共23题,约16620字。
山西省晋城市部分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我们一些地方的领导机关中,有的人认为,党的政策只要领导人知道就行,不需要让群众知道。这是我们的有些工作不能做好的基本原因之一。我党二十几年来,天天做群众工作,近十几年来,天天讲群众路线。我们历来主张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大家动手,反对只依靠少数人发号施令。但是在有些同志的工作中间,群众路线仍然不能贯彻,他们还是只靠少数人冷冷清清地做工作。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做一件事情,总不愿意向被领导的人讲清楚,不懂得发挥被领导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他们主观上也要大家动手动脚去做,但是不让大家知道要做的是怎么一回事,应当怎样做法,这样,大家怎么能动起来,事情怎么能够办好?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本上当然要从思想上进行群众路线的教育,同时也要教给同志们许多具体办法。办法之一,就是要充分地利用报纸。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
同志们是办报的。你们的工作,就是教育群众,让群众知道自己的利益,自己的任务,和党的方针政策。办报和办别的事一样,都要认真地办、才能办好,才能有生气。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我们的报上天天讲群众路线,可是报社自己的工作却往往没有实行群众路线。例如,报上常有错字,就是因为没有把消灭错字认真地当做一件事情来办。如果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报上有了错字,就把全报社的人员集合起来,不讲别的,专讲这件事,讲清楚错误的情况,发生错误的原因,消灭错误的办法,要大家认真注意。这样讲上三次五次,一定能使错误得到纠正。小事如此、大事也是如此。
报纸工作人员为了教育群众,首先要向群众学习。同志们都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往往不懂事,对于实际事物往往没有经历,或者经历很少。你们对于一九三三年制订的《怎样分析农村阶级》的小册子,就看不大懂;这一点、农民比你们强,只要给他们一说就都懂得了。崞县两个区的农民一百八十多人,开了五天会,解决了分配土地中的许多问题。假如你们的编辑部来讨论那些问题,恐怕两个星期也解决不了。原因很简单,那些问题你们不懂得。要使不懂得变成懂得,就要去做去看,这就是学习。报社的同志应当轮流出去参加一个时期的群众工作,参加一个时期的土地改革工作,这是很必要的,在没有出去参加群众工作的时候,也应当多听多看关于群众运动的材料,并且下工夫研究这些材料。我们练兵的口号是:“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战士们有很多打仗的实际经验。当官的要向战士学习,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领就大了。报社的同志也要经常向下边反映上来的材料学习,慢慢地使自己的实际知识丰富起来,使自己成为有经验的人。这样,你们的工作才能够做好,你们才能担负起教育群众的任务。
(摘自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材料二:
在烽火连天的革命战争年代,党的新闻事业紧紧围绕民众。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更是中国新闻事业的里程碑,使中国的新闻事业面貌焕然一新。从那时起,视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革命新闻工作者与革命报刊站立潮头,激扬文字,引领着中国新闻事业的前进方向。从百年前《新青年》自觉深入工农群众,激发民众救亡图存的革命热情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有些同志不能贯彻群众路线的原因之一是不懂得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B. 想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就要在报纸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与群众的联系。
C. 全报社的人员集中起来讨论怎样消灭错别字是采用群众路线的方法解决问题。
D. 中国新闻事业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前进方向始终围绕人民,动员民众投身革命运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办报的同志在报道前必须要轮流出去参加相关的群众工作。
B. 报社进行群众路线的思想教育应从自身工作开始落实。
C. 作为党创建 第一个机关报,《向导》力求回应人民的期待与诉求
D.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思想随着党的事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说明材料一第三段的一项是( )
A. 《陕甘宁边区报》特设一个部门将不合用的通讯稿修正寄回,指导群众写作。
B. 《解放日报》开辟了总结各种工作开展办法、经验或问题的“工作通讯专栏”。
C. 《新民报》发表“长而泼辣”的社论来揭露和抨击革命中的外部敌人。
D. 《人民日报》拟开设“乡村振兴”专栏,与电商梁范祥探讨相关问题。
4. 材料一使用了举例论证,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
5. 1965年,时任新华社副社长的穆青与新华社记者到兰考县采写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随后全国掀起向焦裕禄学习的热潮。请根据材料谈谈这篇文章的写作是如何体现党的新闻思想中的“群众性”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就要”错误。根据材料一中“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这是党的工作中的一项不可小看的、有重大原则意义的问题”可知,“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加强与群众的联系”都是需要实施的措施,二者之间是并列关系,并不存在手段与目的关系,选项中“就要”错误。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后一次巡逻
王曦
二班长要退伍了。退伍就要下山,离开高原。他得去跟他的山告个别。
这是一个雪后的早晨,二班在操场集合完毕,只等连长一声令下,便可以出发,前往实控线附近的山口例行巡逻。二班长知道,这大概是最后一次了。
队伍沿着流经连队门前的河,溯流向山里走。十二个人,不急,不慢,不停歇,走成一条紧凑的线。河不大,是季节性的,还没入冬就结了冰,断流了,一断就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