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6160字。
河南省许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历史学生命力的延续源于自身的开放性。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在数字技术不断迭代的背景下,我国历史研究工作者也在积极探索与数字技术融合的路径,努力让历史研究更加多元化,进而推动历史学繁荣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历史学,涵盖史料挖掘整理、历史问题研究、研究成果发布传播等各个环节。数字技术可以帮助历史研究工作者收集、量化、解释和分享历史资料,揭示其中蕴含的信息。同时,当数字技术成为自身技能的组成部分,历史研究工作者也会自觉从算法等技术角度看待历史问题研究,如此一来,历史研究的路径就会得到拓展,历史书写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此外,数字技术还能用可视化等方式将历史研究成果呈现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数字技术能给历史学带来新的研究视野和方法,让历史研究工作者具备了更多的思维模式。
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史料的范畴得到了拓展,史料的使用效率得到了提升。数字技术帮助历史研究工作者深化了对史料的认识,史料不再局限于文本材料,而是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图像、物质材料等在完成有效的数字化之后,都能够进入历史研究的视野。历史研究工作者可以足不出户使用各种类型数据库,还能利用检索技术快速定位获取目标文献。同时,一些此前无法获取的史料,比如由于年代久远或者因为外在因素(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遭到损坏的史料,还有容易损坏的脆弱历史文献,都可以用机器学习的方式得到重建。再如有研究团队利用透视扫描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快速有效提取获取书信等文献内容,使其成为历史研究的材料。人工智能还能帮助历史研究工作者翻译古代文字,包括甲骨文、西夏文、残缺希腊语铭文等在内的古文字都在数字技术的协助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识别与释读,扩充了古代文献的范畴。此外,之前由于数量太大无法得到有效使用的材料,也能在数字技术的协助下通过算法提炼出具有学术价值的信息。
历史研究工作从课题选择开始,经历漫长而艰辛的研究过程之后需要将成果发布出来,整个研究工作的流程才能形成完整的闭环。传统的学术发表体系具有相对封闭的特性,从形式上看,论文、专著、报告等形式比较单一,能够呈现的内容也十分有限,制约了研究成果社会效益的发挥;从效率上看,单一的出版媒介不利于历史研究成果及时被学术图外的大众接受。数字技术让学术成果的发布传播摆脱传统方式的束缚,让历史研究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在受众上更加多元。可以预见,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必将进一步拓展历史研究成果的发布传播渠道。
(摘自王涛《把握数字技术对历史研究的赋能作用》)
材料二:
数字历史研究方法,是一种将数字技术与历史研究相结合的新兴方法。它以数据驱动为基础和前提,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工具来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历史资料,对历史事件提供趋势性的定量或定性分析,使历史研究更加准确、全面和深入,能够助力历史研究工作者开辟新领域、提出新问题,进而对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的复杂性提出新见解。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更新,我国历史研究工作者积极探索与数字技术融合的路径,推动历史研究更加多元化。
B. 历史研究路径得到拓展,历史书写方式愈加多样,历史研究工作者才会自觉从算法等技术角度看待历史问题研究
C. 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升级和普及,可以增强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和公众历史研究的沉浸式体验。
D. 任凭数字技术如何发展,我们都要对历史资料保持尊重的态度,不能忽视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骨文、西夏文、残缺希腊语铭文等古文字都在数字技术的协助下得到了识别与释读,使古代文献的范畴得以扩充。
B. 在未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历史研究成果的发布传播渠道必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
C. 数据驱动是数字历史研究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它能使历史研究更加准确、全面和深入,助力历史研究工作者。
D. 只要作为研究主体的历史研究工作者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就能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助力新时代中国历史学繁荣发展。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最后一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20世纪60年代,许多历史学家呼吁历史学要与地理、生物等学科结成新同盟,展开跨学科研究,为历史学带来多样性的发展。
B. 数字纹章项目利用机器技术,实现了对欧洲中世纪大量遗留纹章素材的自动描述与识别,降低了研究难度。
C. 学者利用数字技术确立“数字概念史”方法论,梳理了近代文献中思想状况的演变情况,追踪“道”概念的变迁过程。
D. 敦煌研究院用数字技术对敦煌石窟、壁画等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复原,使敦煌文化研究成果的传播更加有效。
4. 未来数字历史研究方法将会为推动新时代历史学繁荣发展作出贡献,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其具体做法。
5. 有人说,数字技术给历史研究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其局限性也日益明显。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因果倒置”,材料一原文是说“历史研究工作者也会自觉从算法等技术角度看待历史问题研究,如此一来,历史研究的路径就会得到拓展,历史书写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样”。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都在数字技术的协助下得到了识别与释读”错,材料一原文“包括甲骨文、西夏文、残缺希腊语铭文等在内的古文字都在数字技术的协助下得到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完璧
阿英
“听风庐”打烊前一刻,他身披风尘,挑帘而入:“只有你一人在?喊掌柜的出来,我有古籍要修复。”
学徒抬眼,眸子黑亮,用他杂糅的外乡口音回道:“师父深居简出,从不见人,把书留下便可。”
他愣一下,眼含挑剔,扫视学徒面前的工作台。①桌案简陋,工具却排列似兵阵:浆笔、棕刷、镊子、铁锥、砑石、竹起子……几册已修好的线装书,安卧如归巢之鸟。他暗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