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040字。
湖南省娄底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君子”一词很难界定,勉强相应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Gentleman。现有的研究表明,君子一词出现在儒家之前,或者说在孔子之前,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掌权者、当权者。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君子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为人格品格的标志。孔子主要从道德的理念来给“君子”做一个这样的规定,这在以后整个中国文化形成了主流。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上、品格上的差别,是学养、德行的分别,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一阵风一样,小人的品德像草一样,风往哪吹,草就往哪倒。君子起引领的作用,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要做个君子就不能赶时髦,赶时髦是会丧失某些气节的。君子要成为一个社会的引领者。引领就必须以身作则,要身教,自己先做到。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靠君子来延续,社会上如果没有专注于文化传承的人,那这个文化就会中断。文化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弃,这要靠君子来传承。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大家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是要把文化的灵魂和精神的东西传承下来。礼仪的根本精神集中起来讲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大报本也,大报本就是不要忘掉我们从哪来的。“天地君亲师”是我们生命的本源。儒家教育归根结底是让人通过教育恢复人性,改变兽性。礼是大报本,原始返终,要追到最后的根源上去,这是礼的一个核心的东西,所以我们要知恩报恩。礼第二个重要的内容是敬,这体现在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敬,不仅要相互尊敬,自己也要尊敬自己,所以去掉敬,礼仪都是虚设的。所有的礼仪都体现了一个核心精神:相互尊敬。礼里面的敬是出于内心的,不是一种形式上的,当然,我们首先要从形式上开始,最根本的是不能丢掉礼,君子的一个责任就是传承这种文化的根本精神。
作为一个君子要具备什么样的品德?一个字的要求就是“孝”。“百善孝为先”,中国文化讲天地生万物,万物包含人类,人类有人类的祖先,所以我们要孝我们的祖先,最直接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孝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生命观是有密切关系的,生命是父母所生,所以要报答父母,父母要养育教育子女,子女就要孝顺敬重父母,这是相互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关系,孝不是强制的,强迫的。孝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通过丧礼来体现,守丧三年就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两个字的品德是:诚敬。南宋的朱熹曾经讲过,“为人行事,诚敬二字”,做人做事把握这两个字就可以了。“诚者勿自欺,勿妄为”,不要自己去欺骗自己,不要妄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敬是不怠慢,不放荡,我们要敬畏别人,也要敬畏自己,同时也要敬畏所从事的各种各样的事业。一个人如果能够根据这两个字去做,勿自欺,不怠慢,不放荡,这个人就具有了君子的品德了。三个字是智、仁、勇。《中庸》里面对这三个字做了非常深刻的诠释,“好学近乎知,”作为一个君子就要好学,学无止境,不断上进;仁,也不是我们一般的理解“爱人”,“力行近乎仁”,要去做,踏踏实实地去做才是“仁”;至于勇,“知耻而后勇”,懂得羞耻的人才能勇,真正有勇气的人是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就去改正的。四个字是礼、义、廉、耻。一个君子最基本的应该是守礼,敬人。儒家讲的“五伦”是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大致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对应,以孔子为分水岭,其内涵从代表社会地位转变为道德品格的标志。
B.一个人如果想要成为君子,就不能盲目追风头,赶潮流,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身教来教育大家。
C.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前进和变化的,传承文化不在于种种外在形式,而在于把文化的精神传承好。
D.君子品德三个字要求中谈到的“智”“仁”分别重在强调孜孜求学与身体力行,与我们日常理解不尽相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孝作为君子品德的核心,但要成为君子还要具有诚敬、智、仁、勇等德行。
B.只要有自暴自弃,不尊重他人,不敬畏自然的行为,就不能称得上具备君子品格。
C.在中国文化中,尽量把君臣关系变成父子般的自然关系,有利于社会的正常运作。
D.通过“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的对比,突出成为君子主要靠自己身体力行。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B.《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D.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4.《孟子•离娄上》:“礼人不答(意思是:我有礼貌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请根据文本概括原因。(4分)
5.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八太爷 老舍
王二铁只念过几天私塾,斗大的字大概认识几个。他对笔墨书本全无半点好感,却喜的是踢球打拐,养鸟放风筝。他特别不喜爱书本。给他代替书本的是野台戏评书,和乡里的小曲与传说——他从这里受到教育。
在王二铁所知道的一批英雄之中,如张飞、李逵、武松、黄天霸等,他最佩服康小八。这有些原因:第一,康小八是在西太后当政的时候,使北京城里城外军民官吏一概闻名丧胆,而且使各州府县都感到兴奋与恐怖的人物。第二,据说康小八是个黑矮个子,有两条快腿。王二铁呢,也是面黑如铁,而且身量不高。他的伙伴们往往俏皮他面黑身短。他明知道这不过是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