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260字。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乌梅30g、陈皮8g、薄荷8g、桑葚8g、山楂20g、甘草5g……这段时间,一服酸梅汤的中药饮方火出圈,成为风靡网络的“时尚养生方式”。可以现熬现喝,甚至还能根据个人体质调配药材,如此实惠、方便又好喝的中药茶饮吸引了不少年轻人,令广大网友感叹“原来打败奶茶店的居然是中药房”。
在奶茶、汽水、咖啡等饮品研发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各种花式新品也令广大消费者应接不暇、褒贬不一。这种情况下,早就拥有极高国民度的酸梅汤又何以迅速“突出重围”。
事实上,这恰恰反映出大众心底对国内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认可。从客观角度讲,相较于市面上许多商业化产品可能含有的添加剂及食品安全风险,中药饮方具备药理学原理,材料安全透明,让人喝着放心,更能赢得消费者青睐。从现实反馈看,许多人品尝中药版酸梅汤后纷纷表示其“风味独特” “价格美丽” “健康养生”,完全凭实力打败市面上各种甜腻饮品,更“点亮”了传统配方的“当代优势”。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一服中药饮方之所以不必费心营销就能持续热卖,一定程度上还源于年轻群体对中医药文化的热情呼应和积极推广。如今,有更多年轻人愿意亲近中医药文化。面对底蕴深厚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他们更乐于主动挖掘其中的丰富内涵,培养自身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向往和美好旨趣。无论是开方抓药还是记录感想,其实都是他们主动亲近、学习、理解、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方式,其效果价值往往更胜于传统形式的科普与说教。
在更大意义上讲,此次中药饮方的火热,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展现自身时代活力与价值的案例。这同样启发我们,要想更好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医药传统文化,不妨让其更主动贴近当代人的工作生活,用中医药的文化魅力和真材实料吸引大众关注、感悟其中内涵。在这方面,已有不少中医借助网络,在社交平台上成为“网红”,以专业知识开展科普、讲述养生之道,收获各年龄群体的欢迎。
中药版酸梅汤供不应求、掀起社交媒体热潮的事实更有力说明,这届年轻人有自己的方式把优秀传统文化“宠成时代顶流”。相信在广大公众的普遍热情、包容与探索中,中医药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展现自身底蕴、凭实力“出圈”,激发更大的时代魅力与光彩。
(摘编自陈之珙《年轻人中意中药饮方,优秀传统文化时尚不减》)
材料二:
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诺奖,令公众重新审视土生土长的中医药。屠呦呦说,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但这个礼物却是“免费”的。尽管青蒿素是我国药品管理法实施后注册批准的第一个新药,也是到目前为止我国为数不多的创新药,但由于历史原因,青蒿素的知识产权被跨国药企所占有。幸运的是,诺贝尔奖承认了屠呦呦的首创性,认为她在青蒿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商业化产品含有添加剂不同,中药版酸梅汤用料上安全透明,大大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
B.中药版酸梅汤风行,不仅折射出当代人追求养生的理念,也展现出中医药文化的丰厚底蕴。
C.科技助力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是发展中医药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向。
D.尽管我国中医药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但对于传统中医药这一宝库的开发和保护任重而道远。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药版酸梅汤的凭实力“出圈”,说明利用中药饮方培养人们对优秀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自信与认同成为一种可能。
B.中药版酸梅汤的热卖,说明中医药文化始终坚守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与当下的时代节奏和大众需求相契合。
C.不少“洋中药”在我国境内抢注中药专利,说明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在药品管理执法方面存在着严重的漏洞。
D.屠呦呦在阅读了两千多本中医古籍之后才找到青蒿素的提取办法,折射出我国在发掘新药品的技术方面存在不足。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大众心底对国内中医药传统文化关注与认可”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22年年底,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已经建成中医馆达四万余家。
B. “智慧之光——中医药文化展”自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以来,目前参观游客人数已超过50余万人。
C.不少中国游客前往日本旅游,它们不仅疯狂地扫货马桶盖、药妆等,还会扫货日本随处可见的汉方药。
D.在新冠疫情期间,中医药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其显著的临床疗效成为抗疫“中国方法”的重要体现。
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过程。 (4分)
5.屠呦呦在《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中写道: “奎宁的发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秘鲁历史上对金鸡纳树的利用;青蒿素的发现,则是中医药学赠予人类的瑰宝。在最艰难、最关键的时刻,我从传统中医文献中获得新的灵感与启示。”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谈谈开发和保护我国中医药宝库的具体方法。 (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浣衣母①
佚名
①自从李妈的离奇消息传出之后,这条街上,每到散在门口的鸡都回进厨房的一角漆黑的窠里,年老的婆子们,按着平素的交情, 自然地聚成许多小堆,诧异、叹惜而又有点愉快地摆着头: “从哪里说起!”
②李妈今年五十岁。祖父们常说李妈曾经住过高大的瓦屋,李妈的李爷,是一个酒鬼。当李妈还年轻,家运刚转到蹇滞的时候,李爷确乎到什么地方做鬼去了,留给李妈的是两个哥儿,一个驼背姑娘,另外便是一间茅草房。
③这间茅草房建筑在沙滩的一个土坡上,背后是城墙,左是沙滩,右是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