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19题,约1720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
  八年级语文试题
  (友情提醒:本卷共6页,满分为14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答案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班级开展“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请你根据要求填写古诗文名句。
  和,自古以来就是镌刻在国人心中的文化符号。“山光悦鸟性,(1)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似与游者相乐”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海内存知己,(3)_________”与《桃花源记》中“(4)_________,_________”反映的是人之和;“(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谓大同”,“安得广厦千万间,(6)_________!”表现的是世之和。
  2.小语从报纸上摘抄了一段文字作为活动素材,准备考考你。
  《礼记》记载的“君子无故,玉不去身”这种“君子比德于玉”的思想,到了汉代更加盛行。汉代的玉璧被(fù)予了具有君子仁、义、信品德的社会功能,( A)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仁、义、和。
  从玉器,到玉文化,再到玉文明,玉已深入中国人的生活和认知。徐州出土的汉玉,既是汉代民族统一历史发展的时代产物,又是先秦用玉制度的体现。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爱好和平的。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把产于和田的玉料(B)地运到中原;中国又以玉璧等礼器作为礼品,与各国交好,玉器成了和平交好的信物。
  中国的“国”字金文中从“口”从“戈”,今天演变为从“口”从“玉”,从玉兵崇拜到玉礼崇拜,呈现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特征。
  和平、和(mù)、和谐是中华文明一直传承的理念。玉文化的内涵,表现了中国始终是 、 、 ,今天的中国仍然秉承改革开放的精神,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希望与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与人民合作共赢、共谋发展,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努力。
  (1)请你根据拼音写汉字。
  (fù)_________予       和(mù)_________
  (2)请你为A、B处选出合适的词语。
  A.蕴含   饱含         B.纷至沓来    源源不断
  (3)请你为文中末段划线处选出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   )
  ①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②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③世界和平的建设者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②③①
  (4)请你修改文中第二段划线句的语病。
  (5)联系材料,结合《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第一》的内容,请你判断“国”与“和”分别属于哪种造字方法。(   )
  A.象形会意 B.会意指事 C.会意形声 D.指事形声
  二、阅读(55分)
  (一)(14分)
  班级开展“学习《礼记》,共同进步”主题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任务。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①,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答问者反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注释】①尸:祭祀中的主祭祀师。
  3.用“/”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4.根据提示推测字义。
  方法 关联 解释
  课内迁移 虽有至道 师严然后道尊      道:
  成语关联 易如反掌 先其易者          易:
  词类活用 故人不独亲其亲 当其为师,则弗臣也臣:
  查字典法 及:①赶得上②达到③等到 及其久也          及:(填序号)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
  (1)《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
  6.请写出以下两句分别体现的学习方法。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__________________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