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630字。

  秘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5届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考试(一)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过去三四十年,整个世界发生的最重要变化一定是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崛起对世界格局带来冲击。二战结束以来的世界格局是由美国创造和维护的,作为一个体量巨大、政治制度不同的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对美国形成挑战。美国现在处于焦虑、愤怒的阶段,会有一些非常不理性的反应。
  在说到中国崛起的时候,有人把中国和印度、日本进行对比。而所谓印度的崛起还言之过早,印度人均GDP只有中国的1/5。也有人把中国比作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认为中国目前房地产下行和日本90年代房地产泡沫破灭很相似。哈佛大学前校长说,20世纪60年代有人预言苏联要超越美国,20世纪80年代有人预言日本要超越美国,结果都没有出现,看来所谓中国超越美国也是一个神话。这里有一个明显的错误:日本人口只有美国的1/3多一点,如果日本GDP总量超越美国的话,日本人均GDP就是美国的3倍,这几乎不可能;而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只要人均GDP达到美国的1/4,中国就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相对比较容易实现。客观上来看,中国现在相当于日本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水平。
  中国的崛起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我们生活在中国,对于中国的变化,有时候没有外国人感受强烈。而且由于经历过高速增长,在减速之后我们很不适应。但是要看到,即使过去10年有所减速,中国经济仍然是增长比较快的,世界上其他国家能感受到这个冲击。1978年,我国经济总量仅占全世界的2%,人均收入比印度低1/4,是菲律宾的1/5,现在我国名义GDP 占全世界的18%(如图所示),人均GDP是菲律宾的将近3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达到世界的30%,是排在后面三个国家(美国、德国、日本)的总和。2020年,我国的世界500强公司数量超过美国。同时,中国从受援国变成数一数二的外援大国。
  图4-11960-2020年我国GDP占全世界的比重 资料来源: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COMTRADE),世界发展指标(WDI)。
  中国的崛起对美国主导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巨大挑战。在亚太地区,从以前的“欢迎美国在亚太的存在”到今天的“太平洋足够大,可以容纳中美两个大国”,这是一个变化,中国军事实力的增强和经济实力的增强是一致的。美国所谓行情自由的霸权行为要受到约束,这对美国构成挑战,当然对中国也是一个挑战,要考虑如何管理与美国之间的地缘关系。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第一次由中国提出一个国际议题,美国不得不做出反应。中国还积极参与区域性组织/贸易协议,这是一项非常具有战略性的举措。《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把亚太地区主要经济体纳入其中;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国际性银行;新开发银行(NDB)总部设在上海;马来西亚提议由中国牵头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目前还在酝酿中。
  中国的崛起挑战了历史终结论。日裔美籍政治学者弗朗西•福山是“历史终结论”的缔造者。他在《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提出“历史将终结于自由主义民主”。但是中国的实践告诉他,世界并没有所谓的终结。他后来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中开始探讨政治秩序,不再讲自由主义民主。中国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体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自己的正当性哲学基础,在自由主义民主之外还存在其他正当的国家治理模式。
  (摘编自姚洋《全球变局下的中国经济》,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这方面,中国已经取得历史性进展。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增加了一倍多。中国人民接受教育和医疗保健的权利得到充分保障,妇女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均GDP只要达到美国的1/4,就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该观点在材料一中得到了支持。 B.福山在《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中提出的“历史终结论”已被中国的发展实践所证明是错误的。 C.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发展增添了动力,并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D.中国在解决相对贫困、减少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为国际社会带来了希望和激励。 2.下列对两则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为中国的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 B.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积极作为,如参与国际组织和推动区域合作等。 C.中国的崛起挑战了历史终结论,证明了除了自由主义民主之外,还存在其他正当的国家治理模式。 D.两则材料均认为中国发展为国际社会带来了希望和动力,中国将继续在全球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3.下列论据中,哪一项最能支持“中国式现代化注重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论点?(3分)A.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国际合作。 B.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如5G网络建设和人工智能应用。 C.中国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收入。 D.中国正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4.习近平总书记在旧金山面向美国人民深刻指出,中国追求的不是独善其身的现代化,愿同各国一道,实现和平发展、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世界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4分)
  5.材料一第四段的论据是如何支持其论点的?请你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雨夜小站 柳青
  春雨唰唰地下着。透过淌着雨水的玻璃车窗,看见秦岭西部太白山的远峰、松坡,渭河上游的平原、竹林、乡村,百里烟波,都笼罩在白茫茫的春雨中。
  当潼关到宝鸡的列车进站的时候,小街两边的店铺已经点起了灯火。由于春汛,渭河的渡口暂时取消了最后一次摆渡,旅客们都陆陆续续进了这个旅馆或那个旅馆,只剩年轻的庄稼人梁生宝,头上顶着一条麻袋,背上披着一条麻袋,一只胳膊抱着用一条麻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