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9970字。

  广东省潮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7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学励志演讲 俞敏洪
  每一位同学在大学的时候,要做四件事情:第一就是要学到很必要的知识,第二要学会交到很好的朋友,第三如果可能的话,体验一下爱情,第四要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现在中国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的特别多,我给大家一个建议,不管怎么样,你都得先工作,哪怕先打扫卫生都可以,毕竟你开始工作了。开始工作了,你就有了开始往前走的基础。
  我每年都要面试几百个本科生,坦率地说,大部分人都是眼高手低,恨不得上来就当总经理,上来就给他一份全世界工资最高的工作。
  我刚开始办新东方的时候很难为情,为什么呢?穿着破军大衣,到北大校园去贴广告,那是一副什么悲惨样儿?而我自己,原来我是西装革履,风度翩翩走进教室给北大学生上课的。但是,我要没有经历过那样一个关口,我就没有创业的心态,我就不会把北大老师的面子拿掉。
  你不能忍受的事情,但是你不得不忍受,而不忍受就不能成功,我们未来生活最重要的一个能力,叫作忍辱负重的能力。当我们自己的生命要想为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奋斗的时候,你必须排除你生命中一切琐碎的干扰。你设想一个场景,假如你在路上被一辆自行车轧了一下,你奋起反击,结果一不小心,你的鼻梁骨被打断了,最后在医院躺了一个月,你的生命就被医院消灭了一个月。但是如果倒过来说,这是小事,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呢,你就告诉他,对不起,把路给你挡了,对方再蛮横无理,他还能揍你吗?还能打你吗?他马上就会说是我不好,对不起。于是生命中的一件小事就化解掉了。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你只有忍辱负重才能发展,你得为自己争取时间,争取未来,而争取时间空间未来最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你有理想,在此基础上你要敢于忍受生活中出现的一切对你的不公平或者是一切你认为受不了的事情。
  我们现在这一代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面临找不到工作的考验的时候,心里会有很多失落感,我想告诉大家几个要点,第一个就是苦难让人成就自己,第二个就是得失,你失去某个东西的同时,另外一件事情一定在得到。
  我建议大家,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我有一个比喻,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不同的生命曲线,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奔向大海。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管是冲过去还是绕过去,只要我们能过去就行,我希望大家能使自己的生命向梦想流过去,像长江黄河一样,能流到自己梦想的尽头,进入宽阔的海洋,使自己的事业变得开阔,但是并不是说你想流就能流过去的,其实这里面要具备一种精神,这就是水的精神。我们的生命有的时候会是泥沙,尽管你也跟着水一样往前流,但是由于你个性的缺陷。面对困难的时候退步或者胆怯,你可能慢慢地就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了,一旦你沉淀下去了,也许上面的泥沙会不断地把你压住,最后你会暗无天日,所以我会建议大家。不管你现在的生命是怎么样的,一定要有水的精神,哪怕被污染了也能洗净自己,像水一样不断地积蓄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冲破障碍。当你发现时机不到的时候,把自己的厚度积累起来,当有一天时机来临的时候。你就能够奔腾入海成就自己的生命。
  (傍编自俞敏洪《人生观与大学生活》)
  1.根据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俞敏洪认为在大学时,要学到很必要的知识和交到很好的朋友。 B.俞敏洪每年都要面试几百个本科生,他们全都是眼高手低的, C.俞敏洪刚创办新东方时,曾穿着破军大衣,到北大校园去贴广告。 D.俞敏洪认为大学生如果像泥沙一样沉淀下去了,最后会暗无天日。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使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相结合的写法,既以“我”的视角向大学生提出建议,又结 合“你”的角度进行分析。 B.本文使用了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等论证方法,具体可信,形象生动,引人思考, 使论述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C.本文针对性强,既结合听众基本情况又考虑听众反应;互动性强,有效地回答了听众的关 注问题。 D.本文演讲内容逐层深入,语言平实饱含情感,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人生启迪,汲取精神力 量。 3.阅读材料、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俞敏洪对毕业后要找工作的大学生提出了哪些建议。(6分)
  【分析】(1)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3)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联系前后语境,从结构和内容方面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锁定答题区间,进行分析概括。
  【解答】(1)B.“全都”错,以偏概全,依据文本第二段中的“大部分人都是眼高手低”可知。
  故选:B。
  (2)C.“互动性强”错,本文并没有俞敏洪和在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9题。
  材料一: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已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