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80字。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乡愁》教学设计
O教材分析
台湾作家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诗人,他的《乡愁》以独特的视角,用平实的语言,满含深情地表达了作者企盼祖国统一,亲人团聚的浓厚情感,其作品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它意象简单却自有摇曳的韵致,它运笔平常却蕴含着荡气回肠的爱国情怀。全诗共四节,以时空的变化为序贯串全文,诗人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出四个意向: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形成了四个比喻句,将飘缈抽象难以捕捉的乡思愁绪变为具体可感的形象。少小离家,只能用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来表达对故乡、对家人的思念;新婚燕尔,离别令人伤感,只有用“一张窄窄的船票”架起鹊桥,使离别变为重逢:后来母亲谢世,“一方矮矮的坟基”使我与母亲永远相隔两个世界。而今,最伤感的“乡愁”竞是这“一湾浅浅的海峡”,数十年的人为相隔,使“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那是一种怎样刻骨铭心的思念!整首诗犹如一支柔美而满含忧伤的“思乡曲”,也是一曲为祖国、为亲人献上的深情而美丽的恋歌,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沉郁而幽远,运用的语言新奇而朴实,表达的感情强烈而深沉。
O学情分析
从知识占有角度来说,初四学生接受过这几年的正规的语文学习,对于诵读并背诵这首诗不成问题:但是从人生阅历来看,学生们缺乏深厚的感情体验,不能完全理解诗歌中逐渐递升的情感。要真正理解这首诗,必须完成情感的迁移,把余光中的乡愁变成自己的乡愁。这对学生们来说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了,他们可能在对乡愁的理解、对诗歌意境的领悟上遇到一定的困难。
O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朗读,培养学生朗读诗歌的能力并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能够通过赏析诗歌中的字词来体会诗歌的意蕴。
3.能够展开联想想象,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乡愁的画面。
•课前准备
1.分组搜集作者资料,走进余光中老先生。
2.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诗歌。
3.诵读余光中其他诗歌:《乡愁四韵》《邮票》等。
O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语】同学们,乡愁是思念家乡的忧伤心情,可以说是中国诗歌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子里就会涌现出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下面就请同学们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乡愁的诗句。
【学生活动】交流搜集到的有关乡愁的诗句。
生1:我搜集的诗句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生2:我搜集的诗句是崔颗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3:我搜集的诗句是王湾的“乡书何由达,归雁洛阳边”。
生4:我搜集的诗句是杜甫的“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教师活动】大家说的都非常不错,可以说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