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80字。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背景,通过揣摩语言、品味意象、想象画面来感受诗歌意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解读诗歌意象,把握诗人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 品味意象,把握诗人感情,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理想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诗歌意象来把握诗人感情。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在你们初中学过的一首诗歌中有这样一个地方,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派和平安宁的景象,被世人称为“世外桃源”。还记得那篇诗歌是什么吗?(《桃花源记》),作者是谁?(陶渊明)是的,那么今天,我们又将学习陶渊明先生的另一首代表作——《归园田居》。 【板书题目作者】
二、知人论世
那么首先考考大家,看看你们对陶渊明的了解到底有多少.(PPT展示)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谥号)“靖节先生”,又自称作(自号)“五柳先生”。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点拨】陶渊明拥有神奇的一生。他的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后来家道中落,家境贫寒。他曾有“大济苍生”的鸿鹄之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而东晋时期是一个政治高压的时代,社会黑暗,政治腐败,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先后四次出仕,四次归隐:(PPT展示)
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辞归;召为主薄,不就。
36岁,入桓玄幕府;后归家居母丧。
39岁,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不久改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
40岁,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11月,辞归。
这最后一次归隐极其有趣。PPT展示
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时,郡督邮来县巡察,县吏告诉他,应该穿戴得整整齐齐地去恭迎郡督邮。陶渊明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便辞官归田。彻底告别了仕途,直到离世。这一年他41岁。为官十三年,他为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最终绝望,选择了归隐田园。《归园田居》就是在这样一种心理背景下写成的。
三、整体感知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这首诗,感受一下诗人的思想感情。读的时候注意生字词的字音,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PPT展示)
四、疏通文意
读完这首诗,同学们对这首诗歌的大意有没有了解?(沉默)那对重点字词有没有了解?“适”什么意思?(PPT展示)
明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