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1680字。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宇宙的熵在升高,有序度在降低。可是低熵体不一样,低熵体的熵还在降低,有序度还在上升,像漆黑海面上升起的磷火,这就是意义,最高层的意义。要维持这种意义,低熵体就必须存在和延续。”这是科幻小说《三体》中,关于超高级文明生物“歌者”的一段描述。“歌者”将人类以及三体文明等其他文明称为“低熵体”,生命若要维持,就要想方设法将自己的熵降低,走向有序。这个设定的确有根有据,薛定谔振聋发聩的论述——“生命以负熵为生,人活着的意义,就是不断对抗熵增的进程”,便说明了这个道理。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彭罗斯曾提出“太阳给地球提供‘低的熵’,人类生活以及大自然消耗低熵能量后再回馈给太阳‘高的熵’”。既然熵总是趋于最大值,那么人类的生老病死就是一个自然规律,是走向熵增的道路。
“熵”,已然横跨多个领域,成为科普作品、文艺作品甚至是心灵鸡汤的高频词。在科学研究中,起源于物理学的“熵”在许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那么,“熵”是什么呢?
1865年,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斯首次提出熵的概念,用来表示任何一种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度,能量分布得越均匀,熵就越大。随后,熵被用来进行热力学和统计学意义上的解释。1948年,信息论创始人香农提出了“信息熵”,解决了对信息的量化度量问题。
拿扑克牌来说,一副扑克牌有五十四张牌,就具有五十四张牌的信息,抽牌过程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最开始,我们对下一张牌的信息一无所知,信息为零,信息熵最大。随着不断抽牌,信息熵逐渐减小。最后只剩一张牌的时候,看看手里的五十三张牌,就可以确定最后一张牌的信息了,此时信息熵为零。这就是信息熵在传递信息过程中的变化形式。
在量子层面,科学家们用“纠缠熵”来描述对事件的“无知”程度。纠缠熵被应用来研究黑洞辐射过程。黑洞一般被认为是连光都能吸收的天体,任何东西都不能从黑洞中逃逸出来。1973年,霍金预言黑洞会产生黑体辐射,称为“霍金辐射”。霍金辐射说明黑洞会释放出信息(热辐射),这一行为导致信息不守恒了,此即“黑洞信息谬”。1993年,霍金的学生佩奇计算了黑洞的纠缠熵,曲线像一个倒V字,这就是著名的“佩奇曲线”。佩奇曲线成功地描述了黑洞辐射过程的纠缠熵变化。
如今,人们对熵理论的认识仍然在不断深入,已经深入到物质最微观的层次和黑洞,甚至深入到时空的研究了。熵与最微观层次之间的联系表明,不同学科的多个系统中的模式和结构可能具有共同的原则,熵是对大自然的一种基本描述。这种扩展的理解可以帮助指导研究人员加深对原子核结构和它们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更广泛的科学背景中的作用的理解。
熵的研究,处于当今众多学科研究工作的前沿,必将促进我们对自然界的进一步理解,是人类理解宇宙奥秘的一座桥梁!
(摘编自寇维陈旭荣《从宇宙星辰到微观世界,说说无所不在的“熵”》)
材料二:
为什么热量总是从较热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为什么凋落的树叶不会重回枝头,枯萎的花朵不会重新绽放?自然界中宏观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有一个优先的方向,遵循的规律便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也称“熵增加原理”,它指的是在一个孤立系统里,如果没有外力做功,其无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科幻小说《三体》引入了物理学中的“熵”的概念来探讨宇宙的规律、生命的维持方法。
B. 在熵增加原理的视角下,人类的生老病死可以被解读为一个从低熵到高熵的自然演变过程。
C. 佩奇曲线描述了黑洞在辐射过程中纠缠熵的变化,成功解答了霍金提出的“黑洞信息谬”问题。
D. 熵增加原理也适用于人的生命和大脑。日常的运动和思维的进行都需要消耗能量并产生熵。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熵在统计学中用于表示能量在空间中分布的均匀程度,在信息论中用于量化信息的不确定性。其概念和应用领域正不断扩展。
B. 人们对熵理论 深入研究,不仅可能为跨学科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工具,而且能促进人类对自然界的深入理解。
C. 当大脑从休息状态转换为思考状态时,神经活动的“细致平衡”被打破,这一过程伴随着系统混乱程度的上升,即熵的增加。
D. 不同类型 认知活动对大脑熵的影响不同。进行复杂的认知活动时,大脑产生的熵更多;而相对简单的活动产生的熵较少。
3. 下列读书方法中,不能帮助大脑“减熵”的一项是( )
A.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B. 读书之法无他,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C. 勤学是有所前进的奠基礼,勤思是有所发展的催化剂。
D. 读书如行路,须缓步前行,方能领略沿途风景。
4. 根据材料,下列对佩奇曲线解读和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佩奇曲线描述的是黑洞与其辐射之间的纠缠熵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B. 黑洞辐射进行到一定阶段,该曲线出现转折点,此点被称为佩奇时间。
C. 在佩奇时间之后,黑洞与其辐射之间的纠缠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
D. 最终,纠缠熵将降至零,整个系统陷入一个高度纠缠的混乱状态。
5. 请根据材料二,谈谈如何优化我们的学习。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风
莫言
我家房后有一条弯弯曲曲的胶河,沿着高高的窄窄的河堤向东北方向走七里左右路,就到了一片方圆数千亩的荒草甸子。每年夏天,爷爷都去那儿割草。最早跟爷爷去荒草甸子割草,是刚过了七岁生日不久的一天。
我们动身很早,河堤上没有行人。堤顶就是一条灰白的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