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400字。
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长: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卷上填写姓名和考号等相关信息并贴好条形码。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书院萌芽、肇始于唐代,定型、兴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最终在清末因学制改革而从制度层面退出历史舞台。
作为教育制度创新的产物,书院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文化传统、教育理念、办学风格,逐渐积淀凝练为一种具有特定内涵的精神价值,这就是书院精神。虽然不同时代、不同书院的书院精神各有异同,但总体而言,书院精神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以“成人之道”为主旨,重视人格养成的人文精神。从朱熹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到众多书院的学规、书院记等各类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书院对人格修养、品德养成的高度强调;第二,担当天下、传道济民、教化社会的经世精神。书院要培养的,是具有高度文化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致君泽民能力的经世之才,而不是汲汲于功名利禄的、“天崩地解,落然无与我事”的陋儒;第三,穷本探源、极深研几、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书院士人穷理尽性,关注对大本大原问题的探究,致力于深入的理论探讨,努力为重建秩序、安顿人心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四,不囿成说、不断超越、与时偕行、引领学术思潮的创新精神。书院独特的氛围,自由的学风,激发了士人的创新意识。宋代以后中国思想史上的几次学术创新,都是与书院相联系的;第五,有教无类、自由讲学、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许多书院招收学生不拘一格,没有出身、地域限制。同时邀请不同学派学者讲学论辩,包容、接纳不同的学术观点;第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之间质疑问难的自主精神。书院在尊师重道的同时,尊重学生主观能动性,将老师视为学生求学问道的同路人,师生之间平等交流。疑难之处,师生互相探讨论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
书院最为核心的功能和主要目标是人才培养,提出了立德为先、修身为本、经世致用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与以科举功名为目标的“俗学”分野,抓住了教育的本质。在宋代前期,因为国家对人才需求的迅速扩大而官学不振,书院教育定位于从数量上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但办学模式上仍趋同于官学,衡量书院办学成就的标准也主要是学生在科举考试中的表现。但是到南宋时期,在士人学子愈发热衷于科举功名,追求功利之风日益炽盛的情况下,不少有识之士对当时教育的弊病进行了理性而深刻的反思。朱熹曾说:“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朱熹基于儒家的教育理想,思考教育的宗旨,指出教育的目的应当是明理修身、经纶世务,而不是谋取声名利禄。而当时主教岳麓书院的大儒张栻也在《潭州重修岳麓书院记》一文针砭时弊,对学子殷殷劝勉:“侯之为是举也(指刘珙重修岳麓书院),岂将使子群居佚谈,但为决科利禄计乎?抑岂使子习为言语文辞之工而已乎?盖欲成就人才,以传斯道而济斯民也。”明确提出了以“成就人才,传道济民”为导向的教育宗旨与目标。这些教育理念的提出,重塑了书院教育的灵魂,提升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品质,使书院教育得以回归根本,面貌焕然一新。
(摘编自肖永明《古代书院教育的理念与方法》)
材料二:
光明智库:书院千年,为中国文脉传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千年之后再回望,书院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我们如何更好地传承书院文化和书院精神?在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中,书院可以提供哪些力量?
吴国富:书院教育告诉我们,人们不仅需要以知识技术适应社会,更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清朝末年的学制改革使得延续了千余年的书院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书院从此不复存在。
B. 书院精神主要体现在书院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文化传统等方面,所以推动了教育制度的创新。
C. 朱熹反对书院教育只是教学生识记阅读、学习写文章以求取功名利禄,张栻的观点与之相反。
D. 书院教育启示人们:以知识技术适应社会,以人的精神融入社会,以科学理性的精神承载这一切。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在不同时代,但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等传统书院都高度重视将做人与治学结合起来。
B. 宋代前期,国家对人才需求大,书院教育从根本上补充了官学教育的不足,成绩优于官学。
C. 如果不是朱熹、张栻等人提出不同于“俗学”的理念,书院教育的宗旨就难以回归根本。
D. 传统书院作为儒家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其精神内涵值得现代教育进行深入挖掘。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关于书院人才培养观点的一项是( )
A 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
B.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C.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D. 盖欲成就人才,以传斯道而济斯民也。
4. 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成人之道”为主旨→重视人文精神和经世精神→强调人格修养品德养成
B. 具有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关注大本大原问题的探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C. 以“传道济民”为导向→提出经世致用等教育理念→提升了古代教育的品质
D. 关注个体与社会良性互动→注重社会实践的主动融入→是书院继承的精神财富
5. 当今社会该如何发扬古代的书院精神?请结合两则材料和你的校园生活经历进行简述。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应声是秦腔
单修霞
谁问候土地,为土地奉献,土地就回应谁,成就谁。
行走在黄土地上,脚下一派绵和柔软,像裹在绒布里,踏在云朵上,挨着的全是土,是真正的大地上的土。满眼皆是土,脚下至深处也都是土,连最轻的雪、最细的雨、最静的风都沾着黄土,悄咪咪地钻入脖颈、贴上脸,着色成肤。有那么一天,冷不丁地发现自己也变成了土一样的存在——这是黄土地给予一个人的最高奖赏。
墚峁之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