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9780字。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不久前,一则戏曲短视频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短短十几秒的视频,再现了桂剧“三跌四出”“箱内换衣”的绝活。这段戏取材于古典名著《三侠五义》,为表现人物的命运浮沉,需要演员几次跌落箱中,再重新跃出,同时在箱子关闭的瞬间更换行装。且看视频中演员直挺跌落,又横身出箱,方寸之间,翻转腾挪,一气呵成。实际上,这样的短视频近年来在社交平台上屡见不鲜,越来越多的戏曲剧种借助网络媒介实现了华美转身,它们的铿锵雅韵、漂亮行头,演员们的优美身段、高超技艺,重新展现在受众的视野中。不少短视频博主还把镜头对准演员的幕后生活,展示“台上一分钟”背后的“台下十年功”,呈现他们打磨作品、送戏下乡的苦辣酸甜。演员在接受受众敬意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拓宽了演出边界。
  戏曲是深深植根于中国本土、从民间成长起来的古老文艺形式,曾经是人们娱乐消遣的主要方式,但随着外国文艺样式的引进,尤其是影视剧的兴起,传统戏曲似乎失去了往日的光彩。从小看戏的一代人渐渐老去,戏曲发展面临观众断层的巨大阻碍。有一段时间,“戏曲消亡论”甚嚣尘上,有人认为戏曲剧场只能靠满头银发的观众支撑起最后一片“夕阳红”。究其原因,很重要的是戏曲的慢节奏跟不上现代人的快生活。戏曲重唱轻故事,一场戏往往只能展示几个小情节,无法满足人们对波澜起伏、动人心魄的情节的需求。鲁迅先生在《社戏》里曾写到儿时看戏的情景:“那老旦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其余的也打起呵欠来。”那些涉戏未深的观众,尤其从小泡在互联网里的年轻人,对戏曲的印象也大概如此。
  一些戏曲短视频和直播的破圈而出,为这个古老的文艺形式敞开了一条新路。尤其是一些短视频,精准捕捉戏曲的精彩时刻、络用户快速领略戏曲的独特价值和高超技艺,打破了人们对戏曲只是“咿咿呀呀”闷头唱的刻板印象,同时领悟到了它的博大精深、内涵丰厚,以及包蕴其中的传统美学和中国精神。中国剧协副主席李树建近年大力倡导戏曲热情拥抱互联网,认为“戏曲走进观众就生,离开观众就亡”。他曾经算过一笔账,他从事戏曲行业40余年,一场戏按照2000名观众算,现在也不过有1000万观众,而他直播两个月就有4000万观众,“老戏曲必须有新传播,以新媒介觅得新知音”。
  有了新媒介的加持、新技术的赋能,戏曲发展的现状正在发生改变。如今走进北京、上海等地的戏曲剧场,会发现越来越多穿着时尚的年轻人出现在观众席上,他们愿意花上两三个小时坐在剧场里欣赏一部最传统的戏曲作品,愿意和身边的戏迷一起为演员精彩的表演鼓掌叫好。大学里戏曲社团的青年学生们看戏、学戏、评戏、演戏,成为戏曲艺术的忠实观众。青年京剧演员王珮瑜曾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举例引出话题,不少戏曲剧种借助网络媒介实现了华美转身,再次走进受众的视野中,让传统戏曲看到了希望。
  B. “戏曲消亡论”甚嚣尘上有多种因素,其中重要原因是人们娱乐消遣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戏曲的慢节奏跟不上现代人的生活。
  C. 中国剧协副主席倡导戏曲要拥抱互联网,认为“戏曲走进观众就生,离开观众就亡”,所以需要戏曲打破自身的刻板印象。
  D. 不少戏曲短视频和直播的破圈而出,让网络用户领略到戏曲的独特价值和高超技艺,足以说明戏曲已经走进了观众生活。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北京、上海等地的戏曲剧场,越来越多穿着时尚的年轻人出现在观众席上,说明新媒介的加持、新技术的赋能对戏曲发展的重要意义。
  B. 一些年轻人尝试将新媒介与戏曲充分融合,成功创作一些作品,赋予网络戏曲更多创意,这是改变网络戏曲粗糙简陋现状的根本措施。
  C. 文中引用老舍《我怎样写通俗文艺》的论述,主要是为了说明戏曲不是静止的物质遗产,而是活在当下、不断革新的文艺形式。
  D. 假如没有对其他艺术形式和传播方式的借鉴,梅兰芳、程砚秋等艺术大师则很难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艺术赢得一席之地。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
  A. 戏曲短视频《定军山》在宣传推送时,设置“00后少年跨时空对话老将黄忠”的话题,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留下“血脉觉醒”的评论。
  B. 热门作品《沈园外》,戏曲与流行相融,演绎陆游与唐琬的爱情故事,符合年轻人的爱情观,引发共情的话题和观众在观念上有情感联结。
  C. 国风戏曲《云裳花容》借助网络媒介及科技的力量和当代舞蹈结合,让观众在美轮美奂的视觉盛宴中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
  D. 新昆曲《南柯梦》遵循传统戏的创作规律来创作与演出,呈现出了“写新如旧”的特色,使那些湮灭的传统剧目得以重现。
  4. 本文论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逻辑性,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5. 为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学校即将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结合文本给学校提出你的合理化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种菜记
  陈毓
  李兰戴上了眼镜,这是她自己做梦都没想到的。在她的认知里,眼镜是那些爱读书、肚子里装满了墨水的人的身体配件,也因此,李兰把自己的好视力归结为读不进书的缘故,她甚至在某个瞬间为自己的好视力自卑过。连李兰的妈妈都揶揄过她的好视力,“李兰这娃,隔山能看见兔子跑”。多年后,当李兰戴上近视眼镜的时候,她心里满是长久的惊讶与不可思议的虚幻感。类似的惊讶与虚幻感,其实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