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740字。
登泰山记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生平] 姚鼐(1732—1815),字姬传,因书斋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庆府桐城(今安徽桐城市)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曾任山东、湖南副主考,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破格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撰写书录91篇。次年秋辞官归家,后以授徒为生,先后在江宁、扬州等地讲学四十多年。
[作品] 著有《惜抱轩诗文集》16卷等;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辑为《古文辞类纂》75卷。
[贡献] 姚鼐文宗方苞,师承刘大櫆,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的观点,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
2.背景解读
姚鼐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当年十二月小)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观赏日出,并写下了这篇游记。
夯实基础
1.通假字
(1)须臾成五采(同“彩”,彩色)
(2)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同“圆”,圆形的,指山石)
2.古今异义
(1)至于泰安
古义:_到,到达。_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石苍黑色,多平方
古义:_方方正正的,指山石。_
今义:数学名词。
3.一词多义
(1)当当其南北分者(介词,在、在……的地方)崖限当道者(动词,挡住)僻不当道者(动词,对着、面对)当是时,妇手拍儿声(介词,在、正在)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动词,阻、拦)今当远离,临表涕零(副词,将要)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动词,相抵)
(2)乘自京师乘风雪(动词,冒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动词,乘坐)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量词,一车, 四马为一乘)
(3)道道皆砌石为磴(名词,路)道少半(动词,走、走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名词,道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动词,说、谈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4)居半山居雾若带然(动词,停留)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动词,居住)居庙堂之高(动词,处在)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动词,坐)
4.词类活用
(1)汶水乘西流(名词作状语,向西)
(2)济水东流(名词作状语,向东)
(3)崖限当道者(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4)道少半(名词作动词,走、走路)
(5)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名词作动词,照)
5.文言句式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2)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3)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省略句,“苍山”前面省略谓语“见”,后一分句承前一分句省略主语“雪”)
(4)生石罅(省略句,“生”前面省略主语“树”,“生”后面省略介词“于”)
(5)复循西谷(省略句,“西谷”后面省略谓语“走”)
文意疏通
*登泰山记
姚 鼐
①其:代词,它,指泰山。②当:在。]
段解: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
[③以:在。④乘:冒。⑤历:经过。⑥限:界限。⑦磴:台阶。⑧循:顺着。⑨几:几乎。⑩负:背。⑪烛:照。⑫居:停留。]
段解:采用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的方法,描写了泰山的高峻、雄浑和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