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0360字。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五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中册、下册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书院先贤致力于恢复儒学的师道传统,强调师道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后世之人才所以不古如者,以夫师道之不立故也。”立师道,则要求老师自身学行高深,使学生能够就近取譬,以老师为楷模。所以,书院总是选聘经明行修的硕儒名师担任山长、掌教,让学生“慕而从,从而服,服而思”,产生仰慕与向往。在此基础之上,书院先贤努力构建密切的师生关系。书院师生以道相交、密切互动、教学相长,师生之间感情笃厚。在这种师生关系中,老师不仅深度了解学生的志趣个性,因材施教,还经常和学生分享学习经验与人生感悟,以学生的点滴进步为乐。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厚均“与诸生文行交勉,道艺兼资”,见到学生彬彬有礼,雅雅得体,雍容进退,欣慰不已。学生则视老师为良师益友,对老师其人与其所传之学都会产生深刻的认同,由此产生了“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的效果,形成了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书院强调学生以自学为主,反复思考之后,可以与同学商讨,仍有疑难,则与教师一同讨论。教师则定期讲授,释疑解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日常教学活动之外,参加书院的会讲活动,聆听、参与不同观点的论辩交锋,也是书院生徒学习的重要方式。此外,书院还会在春秋二季、每月朔望祭祀先圣先贤,师生共同参加,在进退周旋之中学习礼仪,涵养性情。教学的地点,也不拘一格,可以是在讲堂之内,也可以是在室外乃至书院之外的各种空间、场所。在许多书院史料中,都可以看到书院师生共同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随处讲论,随机提点启发。1167年,朱熹曾经率弟子从武夷山前往岳麓书院论学,而后又与张栻率众弟子登临南岳。王阳明也经常带领弟子登山临水。其弟子甚至认为,王阳明“点化同志,多得之登游山水间”。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晨起讲经义,暇则率生徒看山花,听田歌,徜徉亭台池坞之间”,“随所触为指示”。众生徒“或罗坐花间,或侍立月下,或随行涧沼、墩径间,谈经道古,内而心性,外而身世之故,凡所欲闻者无不闻,而皆有以洽其意而餍其心”。这些极具画面感的叙述,生动呈现出书院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朱熹等书院先贤提倡学生读书应当有质疑的精神:“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他与张栻在岳麓书院讨论“中和”之义,“三日夜不能合”。在长期的学术交往中,二人相互切磋质疑,决不苟同:“有我之所是,而兄以为非;亦有兄之所然,而我之所议。”从《朱子语类》中我们可以看到,朱熹与弟子门人有长期而深入的切磋讨论。宋儒吕祖谦在丽泽书院《规约》中称:“凡有所疑,专置册记录。同志异时相会,各出所习及所疑,互相商榷,仍手书名于册后。”清康熙末年岳麓书院山长李文炤在所订的《学规》中,多处要求学生质疑辨难:每日读经书时,“端坐辩难,有不明处,反复推详”。碰上老师不明白的,就记录下来,“以待四方高明者共相质证,不可蓄疑于胸中也”。每月作文,若对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院总是选聘学行高深的硕儒名师担任山长、掌教,并让学生对其产生仰慕与向往,这体现了书院注重儒学的师道传统。
  B. 书院教学方式灵活,教学场所也不受限制,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室外,而书院学子大都认为于山林泉石间学习更易有所获。
  C. 朱熹等书院先贤提倡学生在读书时要有敢于质疑老师的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这与“亲其师信其道”的观点相左。
  D. 李文炤认为学生不可留疑于心中,有无法解决的疑问可与高明人士共同论证,对老师批改的作文有疑问可带卷前去提醒老师改正。
  2.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 一项是(   )
  A. 书院师生注重以道相交、密切互动、教学相长,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B. 聆听、参与不同观点的论辩交锋是书院生徒主要的学习方式,他们有时也会在祭祀先圣先贤的活动中学习礼仪。
  C. 陈宏谋规定学生可以当堂提出疑问,这与李文炤、王文清的规定一脉相承,是对独立思考精神的鼓励。
  D. 为了让学生能在无形中受到儒家文化的熏染和影响,书院从建筑到命名等都蕴含着丰富的儒家精神价值。
  3. 下列选项中,能支撑文章第三段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A.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孔子
  B. 盖欲成就人材,以传道而济斯民也。——张栻
  C. 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王守仁
  D.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
  4. 下列有关文章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选聘教师和师生的关系、教学的方式、教育的环境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书院的教育特点,层层深入。
  B. 文章举朱熹带弟子到岳麓书院论学、王阳明率弟子登山临水等例子,论证了书院师生可以随处讲论的观点。
  C. 文章第三段引用宋儒吕祖谦的话,论证了书院教育鼓励学生学习要有质疑的精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 文章结尾强调了书院教育高度重视人才的品德修养,并指出这一育人理念有利于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5. 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关中书院培养人才的特点。
  关中书院是明、清时期陕西的最高学府。书院建筑规模宏大,中间有六间讲堂曰“允执堂”,左右南屋四间,东西号房各六间,讲堂后有假山,“三峰耸翠”“宛若一小华岳”,讲堂前半亩方塘,竖亭于中,砌石为桥。清代路德曾为仁在堂题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曾有人题名:“芝兰香满室,愿读书共勉,延陪莫作假书生。”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十多个
  巴金
  “走罢,这儿不是我们立足的地方。”大家这样嚷着。各人把身边的一个小包衹挂在一只膀子上,另一只手里提了一点东西,陆续走出了那个茅棚,并没有一点留恋。
  在一条狭小的土路上,他们大步走着,人数是五十多个。天是个阴天,从昨夜就刮起北风,也有人想到会落雪。但是他们不能够再在这个村庄里住下去了。
  这行程并不是最近几天里才开始的:半年前洪水淹没了他们的故乡,冲去了这一年的收获,之后大兵又经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