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题,约26680字。

  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伟大的一部杰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因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并且形成一门学问——“红学”。《红楼梦》研究源远流长,虽然在历史上可以划分出几个时期,出现过几个高潮,诞生出几个流派,但是红学一直没有间断,并且呈现出明显的历史特色。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红学研究的主流依然是自胡适以来的考证派,以红学大师周汝昌、冯其庸为代表,以专家、教授、学者为骨干,几乎囊裹了红学研究的全部精英。翻开这一时期的《红楼梦学刊》,基本是他们的文章。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持反对意见的如戴不凡、欧阳建先生,虽然在观点上不一样,但其论证方式也是考证派一路。考证派确定了曹雪芹的著作权,以自传说代替其他假说,以写实说代替影射说,并试图从作者的有关史料来释解作品研究。其主要研究曹雪芹的家事,《红楼梦》的成书过程,《红楼梦》版本、作者,脂砚斋批语以及《红楼梦》诗词、典故、医药、典章等细节。
  其次是文本研究派,以台湾的余英时、香港的梅节、大陆的李希凡等为代表,近年来许多教授、研究生也都加入了这个行列。文本研究包括《红楼梦》的思想、艺术、人物、诗词、文学比较、文化背景等。在这些方面也有了较为丰硕的成果,这与在几次红学研究会上大家的呼吁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就是异军突起的索隐派,索隐派的手法是把《红楼梦》中的故事看成是隐喻历史上的真事,真正使红学出现新高潮的正是索隐派的再次崛起。首先是霍国玲姐弟的《红楼解梦》,据说是找到了《红楼梦》的真谛。其次是土默热先生的《红楼梦》作者“洪升”说,无论在网络还是出版界,现在都很热。还有刘心武的“秦学(研究秦可卿)”,通过电视的传播和出版界的推波助澜,现在还方兴未艾。其他如南明说、石涛说、朱琏说等等不一而足,但尚未产生较大的影响。
  中国台湾学者蒋勋的《细说红楼梦》提倡“回归文本”的阅读。之前“百家讲坛”讲解《红楼梦》的时候,是一个人物一个人物介绍的,而且在介绍的时候加入了很多《红楼梦》小说中没有的东西。比如,刘心武在“百家讲坛”上曾经分析秦可卿可能是皇族之后,讲宝玉在进入她的房间以后看到的武则天的镜子,赵飞燕舞过的金盘等屋内装饰,说秦可卿屋子里装饰的都是暗示秦可卿皇家高贵的身份,从中又推演出许多关于秦可卿身世的揭秘。并不是说“百家讲坛”,这个人的推理是错误的。只是,我更喜欢,蒋勋先生的讲解,当时宝玉是喝醉的酒,当时他年少,又看了很多野史,他看到的一切事物是他加入了自己的想象。蒋勋先生曾说,他希望大家关注《红楼梦》的时候能更多地关注《红楼梦》文本本身。
  蒋勋先生在讲解的时候,把每一章回当作是一个短篇来讲解。蒋勋先生还分析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巧,用词的精妙。《红楼梦》很多句子都很简短,简单几个字就把人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例如,宝玉“猴”在王夫人身上;“门子听说,方告了座,斜签着坐了”。蒋勋先生每次的讲解都是先读《红楼梦》文本,一边读,一边欣赏文本本身的精妙。《红楼梦》中出现了很多人物,各个人物的性格、阶层都有所不同。曹雪芹在描写每个不同的人物的时候,他都化身为人物本身,描写的时候也用贴近不同阶层的语言,作诗也是符合各个人物的文采、性格。所以蒋勋先生在讲解的时候经常说,你把前面的名字盖住,只通过语言,你就可以知道这是谁在讲话。曹雪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他在描写每个人物的时候都没有加入自己的喜恶,他对每一个角色都怀着同情之心在描写。
  (摘编自《回归文本读〈红楼梦〉:从蒋勋的细说〈红楼梦〉说起》)
  材料二:
  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
  首先,《红楼梦》写出人物心灵深处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宝钗一方面想把自己塑造成“完美”的淑女形象,这是她真实的社会欲求,但是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有生命的人,她不能摆脱生命赋予的本性;于是两种欲求便在心灵深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红学”研究源远流长,一方面源于《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历史地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流派纷呈、研究者众多。
  B. 考证派研究涉及版本学、“曹学”、文学等方面的考证,他们研究的观点、方法大同小异,代表人物有周汝昌、冯其庸等。
  C. 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比较薄弱,曹雪芹的《红楼梦》却解决了这个问题,取得了巨大成绩。
  D. “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这真切动人的心路历程体现了她纯真可爱又敏感多情的性格。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20世纪90年代前,索隐派研究是红学研究的主流,后刘心武等人借助网络、电视和专著的出版,使式微的索隐派重新崛起。
  B. 蒋勋提倡的“回归文本”的阅读,实际上是源于文本研究派一脉,《红楼梦》中的思想、艺术、人物等是其研究的抓手。
  C. 宝钗在探望宝玉时“不觉的就红了脸”与第45回林黛玉“羞的脸飞红”,都是因为说话时不小心流露出对宝玉的情感。
  D. 《红楼梦》塑造人物内心细腻、深入,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让我们看到了鲜活的人物形象,真切动人。
  3. 根据材料一中“只通过语言,你就可以知道这是谁在讲话”这一观点,下列对《红楼梦》人物语言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这是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自甘为丑角,既愉悦了众人,也成全了自己。
  B. “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寥寥几句,冷漠中带着矜持,礼貌中带着冷漠,凤姐对刘姥姥的漠视跃然纸上。
  C. “姐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儿,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这是宝钗娇嗔般数落宝玉把自己的话都当做耳旁风。
  D. “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她。”可见妙玉清高孤傲,看不起俗世的人,对乡下来的刘姥姥嗤之以鼻。
  4. 蒋勋提倡的回归文本阅读《红楼梦》,对读者来说有何意义?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说明。(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孕妇和牛
  铁凝
  (1)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2)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缰绳一撒,孕妇也自在起来,无牵挂地摆动着两条健壮的胳膊。牛与孕妇若即若离,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啃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黑是牛的名字。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她的吆喝在寂静的旷野显得悠长,传得很远。
  (3)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