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0760字。

  黑龙江省绥化市北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6分)“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无论是自然景物还是社会百态,或是青春校园,抑或平凡生活,只要我们带着欣赏的目光,就会于细微处发现各种美好。班级组织开展“于细微处发现生活之美”主题采风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活动背景】
  (1)活动开始前,班长拟写了下面一段文字来说明本次活动的背景,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4分)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在《紫藤萝瀑布》中,我们可以zhù立在盛开的紫藤萝花前,感受它迸发的生命力□在《一棵小桃树》中,我们能看到即便在风雨中颤抖,也不肯向命运俯身的小桃树……这些自然界的事物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据此,学校开展“于细微处发现生活之美”主题采风,让我们将手走进自然,在崇山峻岭中聆听自己的心声;在花鸟鱼虫间体会生命的魅力;在江河湖海边找寻人生的影子!
  ①根据语段中的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
  ①zhù立      
  ②蕴含         
  ②文中□处应填的标点符号为      。(1分)
  ③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1分)
  【活动筹备】
  (2)下列语法知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只有用心观察,才能于细微之处发现生活之美”是选择关系复句。
  B.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花鸟鱼虫这三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
  C.“这些自然界的事物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中的“这些”在句中作主语。
  D.“聆听自己的心声”中的“聆听”是动词。
  2.(2分)下列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骈句和散句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两种句式,《陋室铭》以骈句为主,《爱莲说》则以散句为主。
  B.“连中三元”指的是接连在院试、会试、殿试中都考中了第一名。
  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这部书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D.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是从冬至开始,经九九八十一天结束。
  【活动宣传】
  3.(8分)景中皆情理。我们在吟诵古诗之际也能对古人的思虑、情志感同身受。小语整理了下面的内容,准备用于宣传本次活动,请你帮她补充完整。
  类别 古诗文名句 批注
  奉献 落红不是无情物,(1)            。(龚自珍《己亥杂诗》) 虽已辞官,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勤学 士别三日,(2)           。(《孙权劝学》) 强调了读书学习可以使一个人发生很大的改变。
  思乡 (3)            ,(4)            。(岑参《逢入京使》) 运用夸张手法表达对家乡、亲人无限眷恋的深情。
  登高 (5)          ,(6)          。(杜甫《望岳》) 表达了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壮志。
  边塞生活 (7)          ,(8)          。《木兰诗》 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战地苦寒的生活。
  4.(3分)一首诗歌,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品读。对于《游山西村》这首诗的品读错误的一项是(  )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品关联:首联中的“腊”字点明诗中的时间,与“丰年”呼应,“丰年”又是后面“留客”且“足鸡豚”的物质基础,层层关联,耐人寻味。
  B.品哲理:颔联既实写诗人在旅途中山路疑无实有,景色似绝复出的有趣经历,又虚写诗人领悟到的哲理——逆境中只要锲而不舍必将迎来希望。
  C.品习俗:诗人在颈联中记载了当时临近立春,箫鼓随处可闻,人们纷纷穿上盛装,遵循旧俗,迎接节日的喜庆场景。
  D.品联想:尾联中诗人想象以后乘月色而来,轻叩门扉,与村民再次欢聚的场景,让全诗在一种闲适、希望的氛围中结尾,回味无穷。
  【活动实践】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