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740字。

  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
  这个问题,本来是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列宁所早已解决了的。列宁还在一九○五年就已着重指出过,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在我们各个抗日根据地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同志中,这个问题似乎是已经解决了,不需要再讲的了。其实不然。很多同志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因此,在他们的情绪中,在他们的作品中,在他们的行动中,在他们对于文艺方针问题的意见中,就不免或多或少地发生和群众的需要不相符合,和实际斗争的需要不相符合的情形。
  在我们,文艺是为人民的。我们曾说,现阶段的中国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真正人民大众的东西,现在一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文化中的新文学新艺术,自然也是这样。对于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是要继承的,但是目的仍然是为了人民大众。对于过去时代的文艺形式,我们也并不拒绝利用,但这些旧形式到了我们手里,给了改造,加进了新内容,也就变成革命的为人民服务的东西了。
  那末,什么是人民大众呢?最广大的人民,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是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所以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这是革命战争的主力。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们是能够长期地和我们合作的。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
  (摘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结论》)
  材料二:
  新时代以来,人民在文艺创作中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指向性更加明确。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体现了对“人民性”文艺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充分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我们的文艺应当为劳动人民服务,这似乎已成为当时的共识,但其实很多人对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明确的解决。
  B.材料一认为当时的中国新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新文化中的新文学新艺术也一定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C.中国和外国过去时代所遗留下来的丰富的文学艺术遗产、文艺形式和优良的文学艺术传统,我们要有所继承,必要时还应该加以改造。
  D.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人民的地位得到尊重、人民的利益得到保障的充分体现。只有站在这样立场上进行文艺创作,才能更加深入人心。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毛泽东在讲话中对人民大众的范畴进行了认真分析:工人、农民、兵士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
  B.“人民性”文艺思想有着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属性,所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调满足并提升人民精神文化的需求。
  C.我们要强调文艺工作的努力方向和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指向,是因为“为人民服务”的创作指向与党的根本宗旨相吻合,文学艺术应当成为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D.在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文艺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可以构建起中国文艺的人民性、经典性和崇高性。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放在材料二横线处的一项是(3分)
  A.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
  B.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发生偏差,否则文艺就没有生命力。
  C.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
  D.艺术是属于人民的。它必须在广大劳动群众的底层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须为这些群众所了解和爱好。它必须结合这些群众的感情、思想和意志,并提高它们。
  4.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与延安文艺座谈会确立的“人民性”文艺思想是一脉相承并不断发展提升的。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5.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宝水》是乔叶的长篇小说。请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结合材料分析这部作品是否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6分)
  故事发生地是新时代的豫北乡村,宝水村在政府的引领和扶持下,正由传统型乡村转变为以农家乐为特色的旅游型乡村,之前的寂寥衰败被热爱故土的人们渐渐改写,生机和活力重新焕发出来,充盈着村庄内外。女主人公青萍在宝水村住了一年,这一年间,她不断回溯在福田庄的童年经历,乡村的新旧场景在她的记忆中频频交融碰撞,让她既沉浸于当下,也思辨着往昔。她怀着复杂的情感深度参与着村庄的具体事务,以鲜明的主观在场性见证着新时代背景下乡村道德伦理微妙丰富的嬗变,自身的顽疾也被逐渐治愈,获得了阶段性的新生和蜕变。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没有流入海的大河
  凸凹
  ①见到塔里木河的时候,内心翻腾,思绪连绵。因为她与我臆想中的模样大有区别: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原以为它应该是激流滚滚、大浪弥天的,却流得那么平静、那么舒缓、那么从容,远远望去,满目青碧,一如睡在梦中。
  ②塔里木油田的人对我说,塔里木河虽然壮阔,有吞吐山河的气势,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