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1750字。

  广西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初中内容及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
  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要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坚持求同存异,既展现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共同价值,又彰显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更加立体地阐释好中国价值的丰富内涵。和平、发展、公平等是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不同文明相互对话的重要基础。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讲好中华文化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助力消除文化隔阂,为世界读懂中国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要看到,文化发展的地理环境、国情条件等千差万别,不同文化又形成了自身的独特价值。不同文化的独特价值使文明交流互鉴更有必要、更有意义、更有动力。中华文明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要善于讲好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挖掘和传播中华文化对于解决人类问题的有益启迪、独特贡献。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也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文化资源。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既要大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充分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要向世界大力传播我们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创造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新时代,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了许多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创新成果。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要推动更多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走出去。
  文化的精髓在于其蕴含的价值观念、精神内核。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等,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重要体现。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需要注重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这些精神内核。同时要认识到,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文化载体、文化形式。汉字书法等形式多样的文化符号,都承载着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内核。我们要遵循文化传播规律,不断丰富形式,以更富柔性、更有温度的文化载体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特别要看到,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产品、中国品牌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我们要善于利用中国产品、中国品牌,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比如,在产品创意、外观设计、形象塑造等方面积极展现中华文化,使中国产品、中国品牌成为展示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和生机活力的载体,进一步提高中华文化的触达能力。
  (摘编自潘晨婧《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厚基础。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历史底蕴,充分挖掘和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关于治国理政的丰富思想理念和科学思维方法,不断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的共同价值,可助力消除文化隔阂,实现不同文明间的相互对话。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且具有独特的魅力,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文化资源。
  C.如果想要发挥我国古代治国理政智慧的作用,就必须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对其进行转化、发展。
  D.中国产品、中国品牌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和接受,中华文化能借此更好地走向世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们可以在产品的创意、外观设计和形象塑造等方面展现中华文化,从而提高中华文化的触达能力。
  B.中华民族在国家制度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思想和实践,是我国没有搞联邦制、邦联制的根本原因。
  C.地理环境、国情条件等的不同,使得各个国家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有一定差别。
  D.我国古代先贤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在于他们能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察万物之源。
  3.下列关于材料论证和观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两则材料都涉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但是论证的观点不同。
  B.两则材料都采用了层进式结构,论述脉络清晰,逻辑严密。
  C.材料一中多次运用“同时要看到”等句式,使论述条理更清晰。
  D.材料二大量运用排比句式,使得论述深刻透彻,观点富有说服力。
  4.请简要分析两则材料论证方法上的异同点。(4分)
  5.如何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盛开的盐花
  张风奇
  “好漂亮啊!”我第一次看见玉雕般晶莹剔透的盐花,是在青藏铁路的格尔木工务段察尔汗线路车间。一排再普通不过的平房里,形态各异的盐花,如雪莲,如牡丹,如珊瑚,如蘑菇……成了独特的盆景。天然的艺术造型,惟妙惟肖,可谓鬼斧神工,令人赞叹。
  这些神奇的盐花生长于察尔汗盐湖,是盐在结晶后凝成的美丽形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