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1458字。
粤教版《短篇小说欣赏》第1课《柳毅传》预习要求

一、阅读下面的资料,了解小说的相关知识,为学习选修5做准备。
粤教版《短篇小说欣赏》补充资料
(一)、小说的基本概况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1)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2)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2、小说的分类:
(1)根据篇幅来划分,可以分为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中篇小说(阿Q正传)、短篇小说(《药》《项链》)和微型小说(《等待散场》《差别》)四种。
(我们这本书选取的都是短篇小说。短篇小说所反映的往往是生活的一个片断和横断面,人物较少情节相对简单,只是着重写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和故事情节的中心环节,是以显示主题为目的的。如鲁迅所说:“借一斑而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这是短篇小说的特点。
(2)根据内容划分,分为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学幻想小说、公案小说、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传奇小说等等。
(3)根据语言形式来划分,分为文言小说(如《柳毅传》《促织》)、白话小说(如《药》《三国演义》)
(二)、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过程
1、上古到先秦两汉,这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酝酿和萌生时期。主要起源于神话故事,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擒蚩尤》《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后来在一些诗歌散文中也有小说的因素,比如我们学过的《静女》、《氓》《孔雀东南飞》等等这些叙事诗。还有一些散文比如《左传》《国语》《晏子春秋》等这些记录人的言行的书也给小说创作以启发。
2、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志怪”“志人”小说,这一时期的小说情节结构比较简单、粗略,多截取人物的只言片语,合称为“笔记小说”。“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是干宝的《搜神记》(学过《宋定伯捉鬼》)。“志人小说”又称为“轶事小说”,代表作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学过《周处》)。这一时期,我国的小说初具规模。
3、唐代,出现了唐代传奇。(唐代经济的发展给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传奇有: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
4、宋代出现了白话小说—“话本”(说话人使用的底本,“说话”是一种技艺,一种职业,是古代民间艺人讲说故事的特殊名称,相当于后世的“说书”。说书人只能用当时流行的口语来说,故话本即最早的白话小说。)至此,才以小说作为故事性文体的专称。话本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大变迁”,它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代表作有《三国志平话》。《京本通俗小说》中的《碾玉观音》、《错斩崔宁》,《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董永遇仙传》、《快嘴李翠莲》都是“话本”名篇。          
5、明代出现了“拟话本”,即明代文人模仿话本的体制、形式进行创作的小说。代表作有冯梦龙辑集加工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凌蒙初编著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二拍”。《灌园叟晚逢仙女》就是拟话本名篇。                                                                         6、明、清出现了章回小说。这一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到顶峰,产生了一批伟大不朽的名著。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                                                                       小结:我们刚才介绍的是古代小说总体的发展趋势。古代小说实际上包含了两个系统: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从上面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白话小说是从宋代开始得到发展的)我国古代的小说故事都比较完整,语言也很简练流畅,富有个性化,叙述方式明显带有说书人的印记,特别是宋代之后的小说。
(三)、小说的叙事角度(课本11页)
   所谓"叙事视点",指的是作家安排组织故事内容的角度,也就是一个"谁"站在什么"位置"来讲故事的问题。它的确定并不仅仅只是为了故事叙述的方便,还体现着小说家希望读者看到什么,或者这种表述取得何种文体上的效果的主观意图。叙事视点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这里,我们分为全知视角叙事、限制视角叙事、纯客观叙事。
所谓"全知叙事"是指作者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知的权威,作者能够洞察秋毫,把事件和人物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出来,极富有立体感。很多世界名著都是运用的在这种叙述角度,中国古代小说大多数都是这样。比如《三国演义》中曹操出场的时候,作者连他小时候戏弄叔父的事情都知道。可谓无所不知。作者还可以随意出入任何一个场所,随意出入任何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比如林黛玉刚进贾府与宝玉初次相见的相见。作者就分别描述了两个人心理。本来林黛玉早已听说了宝玉有“混世魔王”的称号,所以想这样的蠢物不见也罢。不料见到之后倒觉得此人与众不同,似乎在哪见过一般。而宝玉看到眼前这个林妹妹也有同样的感觉,觉得林黛玉与其他的姐妹不一样,也有似曾相识之感。可见全知叙事的作者有着“火眼金睛”可以洞察一切,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对人物的心里活动是了如指掌。
限制叙事:作者只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或者从文中某个人物的角度出发,写他所知道的一切。鲁迅的不少小说就是采用这种视角。比如《孔乙己》就是从“我”——咸亨酒店的伙计的视角来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