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760字。
炎德•英才•名校联考联合体202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暨入学检测)
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宋韵美学具有非唐的大国韵度。如果说唐代诗人的大量边塞诗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大国气度和多民族文化交融,那么,宋代艺术就不免刻意调低了此一音高,而以相对纯粹的中国品格凸显出来,它以婉约风格的宋词和经典色彩的天青色宋瓷为代表。又如果说唐人以气胜,那么宋人以韵胜。气更偏于自然,韵则偏于人化。不妨说,宋代文化终于脱胎换骨,形成了中华文明传统的新内核,它具有某些内敛又优美的品格,这些品格具有向内搜求的特点。似乎,近世感的获得是不需要历史连续性的,这就使得向历史回溯失去了必要性和动力。质言之,唐宋之际发生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在基础性的意义上,我们说它的大国韵度在某种程度上是“非唐”的。
(摘编自张节末《论“宋韵”的美学向度》)
材料二∶
关于宋代文化的特点,有不少学者做过探讨。著名宋史专家刘子健具体论证了宋代尤其是南宋文化的“内省”特点。傅乐成教授总结唐、宋文化“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唐代文化以接受外来文化为主,其文化精神及动态是复杂而进取的”,宋代文化则在“民族本位”的基础上,转向“单纯与收敛”,到了南宋,由于道统思想的确立,其“民族本位文化益形坚固,其排拒外来文化的成见,也日益加深”。也就是说,宋代文化具有既单纯内敛又具有排他性的特点,这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唐代的大国气度和多民族文化交融从其边塞诗中可以窥见,宋代艺术则以婉约词和天青色瓷器为代表。
B. 对于宋代文化具有既单纯内敛又具有排他性的特点的说法,作者不赞同,但认为傅乐成和刘子健都赞同。
C. 作者认为,宋人的内省是具有忧患意识的宋人在汲取人类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广博深厚、大气开放的气度。
D. “道中庸”指通达中庸之道,宋人可通过这一途径提高自身的修养,进而达到既高大又光明的精神境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近世感的获得不需要历史连续性,所以宋文化没有继承唐文化,就发生了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B.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体现了宋人乃至自宋之后中国人深厚的忧患意识。
C. 材料二引用邵雍和范仲淹的话,证明了宋人在内忧外患之中内省,在内省中寻找立身之本的观点。
D. 材料二中的“祖宗家法”主要包括中央集权制度、科举制度等,它保障了宋代文化意与韵的形成。
3. 下列选项,最能体现宋韵文化中“内省”特点的一项是( )
A. 宋代瓷器,汝、官天青,定窑牙白,设色素雅、造型简约,却能引人进入“豪华落尽见真淳”的境界。
B. 从宋代开始形成了沿西湖堤岸种桃柳的特色景观,在宋韵文化的投射下,柳树已然成为西湖乃至杭州的精神符号。
C.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上至王公大臣、文人僧侣,下至商贾绅士、黎民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
D. 《梦华录》中的大宋美学令人惊叹,从钱塘到东京,浓郁的生活气息与市井风情,仿佛一幅立体的《清明上河图》,在眼前徐徐展开。
4. 材料一中说“宋韵美学具有非唐的大国韵度”,请结合两则材料说说“非唐”体现在哪些方面。
5. 哪些因素促使宋代文化形成“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的意韵?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作者不赞同,但认为傅乐成和刘子健都赞同”曲解文意。原文是“也就是说,宋代文化具有既单纯内敛又具有排他性的特点,这与刘子健的‘内省说’有相同之处”,“有相同之处”不等于都赞同这一观点,且作者对此是不完全赞同。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因为近世感的获得不需要历史连续性”强加因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院四季
叶辛
上海浦东,近海边了,有一个小镇,人口不多,不过六七万,名叫书院。
初次走进去,我以为近年来基层重视文化,特意把这小镇改了个时髦的名字。不料当地老乡说,我们这里从有镇子的那一天起,就叫作书院,方圆十里八里,都晓得的,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人们俗称这一区域的村民为书院人家。
离海这么近的地方,100多年前住的都是渔民,靠捕鱼捉虾为生。我就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