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题,约19380字。
天津市2023-2024学年四校联考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6分,共18分)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考古遗存等历史文化遗产则是注释历史最好的“活字典”。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泱泱古国,其历史遗存之丰厚、文化文明之辉煌是 的。无数的文明之秘、历史之谜也决定了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 的光明前景。从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到良渚文化,从巩义双槐树、偃师二里头到广汉三星堆……每一个重要文化遗存的发现和发掘,都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着我们对祖先和历史的认知,展现着民族精神风貌。
“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短短14个字的背后,是中国考古学者百年的不懈奋斗。正是考古,为我们 了文明的来处,为我们寻回华夏文明根脉的一块块“拼图”。从用一把小小的手铲开启科学发掘的第一铲,到如今运用无人机等现代科技手段助力考古发掘,一代又一代的考古人 ,扎根田野,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他们因为怀揣着求索文明之秘的报国之志,探索未知,中国所以才有了精妙绝伦的一件件文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不容置喙 大有可为 揭露 宵衣旰食
B. 不言而喻 大有作为 揭露 栉风沐雨
C. 不容置喙 大有作为 揭示 宵衣旰食
D. 不言而喻 大有可为 揭示 栉风沐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因为他们怀揣着求索文明之秘的报国之志,探索未知,所以中国才有了精妙绝伦的一件件文物。
B. 因为他们怀揣着求索文明之秘的报国之志,探索未知,所以中国才有了一件件精妙绝伦的文物。
C. 他们因为怀揣着求索文明之秘的报国之志,探索未知,所以中国才有了精妙绝伦的一件件文物。
D. 他们因为怀揣着求索文明之秘的报国之志,探索未知,中国所以才有了一件件精妙绝伦的文物。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
第一空,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不容置喙,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语境强调“历史遗存之丰厚、文化文明之辉煌”不必说大家也知道,故此处应选“不言而喻”。
第二空,大有可为,比喻所做之事很有价值,很有发展前途。原意不能指人,现也可用以形容人。大有作为,意思是能够充分发挥才能,做出很大成绩。语境强调中华文明的探源工程有发展前途,故此处应选“大有可为”。
第三空,揭示,指出或阐明不易看清的事物。揭露,使隐瞒的事物显露出来。根据语意及后文的“文明的来处”,这里应选“揭示”。
第四空,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此处不是形容政务的,故此处应选“栉风沐雨”。
故选D。
2. 下列文学常识相关内容的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 《装在套子里的人》 卡夫卡 俄国 短篇小说巨匠
B.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明代 短篇小说集
C. 《窦娥冤》 关汉卿 金末元初 四折一楔子
D. 《史记》 司马迁 西汉 叙述详尽的编年体
3.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词类活用形式相同的一项是( )
①辄倾数家之产 ②貌恭而不心服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④人君当神器之重 ⑤谨庠序之教 ⑥成以其小,劣之
⑦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⑧意洞手书 ⑨卒不忍独善其身
A. ①⑥⑨ B. ②⑦⑧ C. ③④⑤ D. ①⑥⑤
4. 以下四组句子中的加点词,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B. 因 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 不如因善遇之。
C. 其 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D. 而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