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900字。

  楚雄州中小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教育学业质量监测高二年级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轴心时代的春秋战国,儒墨同显,一致百虑,对立互补,相反相成。墨子先学儒,后觉察儒学缺点,自创墨学,非儒反儒,补充改造儒学,提出兼爱等人文学的重要原理。墨子肯定孔学有“当而不可易”(正确而不能改变)的真理成分。墨家是先秦唯一堪与儒家分庭抗礼的学派。
  孟子推崇墨子兼爱的人格精神魅力。《孟子•尽心上》说:“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墨子提倡全人类兼爱交利,即使从头到脚,被磨成粉末,只要对天下有利,都甘愿付出,这种损己利人、大公无私的精神,突显了墨子追求真善美理想的高贵品格。孟子对墨子精神的赞扬,影响深远。
  西晋鲁胜《墨辩注序》说:“孟子非墨子,其辩言正辞则与墨同。”孟子非墨辟墨,但其思维表达方式,承自墨子,酷似墨子,辩论模仿墨子惯用的归谬反驳法。《孟子•告子上》说:“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不知类”是墨子应用归谬反驳法的标志词、惯用语,曾被墨子用来说服鲁班与楚王,止楚攻宋,孟子出色地加以传承发扬。《孟子•梁惠王上》说:“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孟子归谬辩辞,比喻生动,脍炙人口,众所周知,是世人普遍效法的思维表达范例。
  儒墨之学,各有所长,舍短取长,有助于把握全面真理和治国良方,是司马迁和班固等史学思想家对儒墨学关系的标准定性,是今日认知判断儒墨关系的正确指引。
  秦汉学界,儒墨对举,孔墨并提;汉后至清,墨学衰竭。
  作为墨子“兼爱”理想深刻理论基础的全人类共同人性论,“兼爱”理想,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无法实现的超越性的善良愿望和理论假设。
  儒家“爱有差等”,适应宗法等级制要求,随血缘亲疏远近,施爱厚薄不同,其人性论的理论基础和灵魂,是“亲亲尊尊”的“血统论”,是“中世纪”漫长宗法等级制社会的主流统治思想。墨子坚决反对儒家“亲亲尊尊”的“血统论”,主张“可学而能”的共同人性论,是科学的认知理论,认为知识由后天学习得来。《尚贤下》说:“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此非可学能者也。”只凭血统高贵治理国家,不通过学习获得智能,“此譬犹喑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就像叫哑巴当外交官,聋人当乐队指挥,必然越治越乱。
  孟子辟墨,攻击墨学“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辟”即驱除、屏除、排除。宋陆游《杂兴•孟子辟杨墨》诗说:“孟子辟杨墨,吾道方粲然。”“伐木当伐根,攻敌当攻坚。”孟子辟墨,孔孟之道才能鲜亮发光。
  孟子攻击墨子,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被视为对墨子的政治结论和人格定性定位,绝无一丝可能翻案平反的条件。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漫漫长夜之中,儒学界把孟子辟墨奉为金科玉律、真理标准,是典型“以权威为据”和“以众取证”的谬误,是充斥心理相关型和论据空缺型的诡辩。
  在当今不同文明互补互鉴的全新时代,辨识墨子兼爱学说的精义,吸取孟子不当辟墨的历史教训,探寻墨学中绝的动因,推进儒墨学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是历史赋予当代学人的重要使命。儒墨学界应携起手来,努力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儒学研究和墨学研究交流合作,开辟儒墨学兼容创新的新局面。
  (摘编自孙中原《儒与墨:一个常新的话题》)
  材料二:
  儒家“仁爱”主张“爱有差等”,即根据亲疏贵贱而施予不同的爱。从维护“君臣父子”的纲常出发,儒家主张在施行爱的过程中以自己为起点,逐渐扩大至他人,即“立爱自亲始”。
  墨家“兼爱”是围绕“兼相爱,交相利”这一基本论点展开的。《吕氏春秋》说:“墨翟贵兼。”“兼”的本义是一只手拿着两颗稻谷,引申为同时顾及事物的几个方面。在《墨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汉之前墨家与儒家两大流派对举并提,而汉朝之后至清朝,墨学逐渐衰竭,这跟孟子的“辟墨”有一定的关系。
  B. “兼爱”是一种美好 理想,是人类的共同人性论,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无法达到的,也与宗法等级制不符。
  C. 材料一认为,我们应该吸取孟子为了本派学说而全盘否定墨学的历史教训,儒墨学说研究者应当平等地交流与合作。
  D. “立爱自亲始”是儒家的主张,是说在施行爱的时候,以自己为起点,再扩大到他人,根据关系的亲疏贵贱而不同。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墨子本来是学儒学的,因认为儒学有缺点而自创墨学,补充改造儒学,提出兼爱等人文学的重要原理,可见,在当时墨学比儒学更先进。
  B. 利用儒墨之学的优势,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握真理和治理国家,古代史学家的见解,对我们今天研究诸子百家各学派关系仍有指导价值。
  C. “伐木当伐根,攻敌当攻坚”,是说办事要先抓主要矛盾,孟子非墨辟墨,攻击墨学“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孔孟之道才能够鲜亮发光。
  D. 墨学从与儒学并举到逐渐衰竭,墨子从与孔子并提到渐去渐远,原因很多,其自身学说有些地方自相矛盾、有些观点不合时宜是重要因素。
  3. 下列选项,没有运用归谬反驳法的一项是(   )
  A.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C.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D.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所使用的论证方法。
  5. 儒墨关于“爱”的主张有哪些异同点?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说明。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为了本派学说而全盘否定墨学的历史教训”错,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孟子推崇墨子兼爱的人格精神魅力”和最后一段“吸取孟子不当辟墨的历史教训”等可知,孟子没有“全盘否定墨学”,只是对墨子进行不当的批判。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A.“可见,在当时墨学比儒学更先进”错,并不能得出此结论,而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人生的乐趣
  林语堂
  我们只有知道一个国家人民生活的乐趣,才会真正了解这个国家,正如我们只有知道一个人怎样利用闲暇时光,才会真正了解这个人一样。只有当一个人歇下他手头不得不干的事情,开始做他所喜欢做的事情时,他的个性才会显露出来。只有当社会与公务的压力消失,金钱、名誉和野心的刺激离去,精神可以随心所欲地游荡之时,我们才会看到一个内在的人,看到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