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860字。

  咸阳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普通高中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和西方旧石器时代,先民们为了谋求基本的生存空间而促进了住宅的营造,最初出现的住宅都是用树枝和泥土搭建而成的树枝棚和洞穴。《墨子•辞过》说:“子墨子曰:古之民未知为宫室时,就陵阜而居,穴而处,下润湿伤民,故圣王作为宫室。”维特鲁威在《建筑十书》“房屋的起源及其发展”中也说:“有些人便开始用树叶铺盖屋顶,有些人在山麓挖掘洞穴,还有一些人用泥和枝条仿照燕窝建造自己的躲避处所。”“巢居”和“穴居”的进一步发展,即是中原大地上出现的干阑式建筑和木骨泥墙的地面建筑,以及欧洲大陆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蜂巢形石屋、树枝棚屋、帐篷、长方形房屋等。据考古发掘和复原研究,这些住所在空间上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例如,规模都很小,形状都是圆形和方形,构成方式主要以“单间复合式”和“多间集中式”为主。
  然而,中西传统居住建筑也存在不同。中国住宅多数以院落式布局为主,通过廊或廊庑连接室内空间形成整体,空间组织讲究主从关系;而西方住宅多数以独立式布局为主,通过大厅等连接室内空间形成整体,空间组织注重序列关系。
  中国住宅发展到周代,院落式布局已经基本形成,此后一直沿用到明清时期。院落式布局由一座座单体建筑、廊或廊庑、围墙围绕着中心院落,在平面方向上向四个方位扩展和延伸的组群形式,造就了一种使建筑物依存于大地的感觉。其中,单体建筑作为室内空间的载体,一方面以一定的组织方式,成为建筑组群的一个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说,每座单体建筑都具有完备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形态。
  西方住宅在初期布局上,也曾使用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布置房屋的形式如古希腊的庭院式住宅、古罗马的中庭式住宅。但古罗马也创造了公寓式住宅,并呈现出由中庭式向公寓式住宅发展的趋势。自古罗马以后,西方住宅很快倾向于独立式布局,即把原来离散的单体建筑合并起来,组合成独立式住宅,不断追求巨大的建筑体量和内部空间,从中世纪的城堡,到文艺复兴的府邸和别墅,再到古典主义的府邸大多如此。室内各种房间,少则十几个、多则几十个房间,通过“大厅式”“楼梯厅式”“长廊式”“连列厅式”等把水平与垂直方向上的各个房间连接起来,形成完整的室内空间系统。
  (摘编自詹和平《中西传统居住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比较》,有删改)
  材料二:
  由于中国和西方历史文化发展进程之不同,中西民族在哲学观念文化传统、性格气质和审美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反映到民族的艺术性格上也有许多不同。这种不同在各种艺术中都有表现,建筑艺术也不例外。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中国建筑艺术也散发着中华大地特有的泥土芳香,显示了与西方不同的风貌性格。
  西方的建筑重在坦率地呈现人心中的激情,把内心的狂热、幻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西方文献资料认为,最初 住宅建筑都是先民们为了满足生存需求而建造的“巢居”和“穴居”。
  B. 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布置房屋的院落式布局,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典型而又独立的空间结构形式。
  C. 中西方传统住宅建筑,在整体布局、室内空间连接方式以及空间组织关系上,多存在不同之处。
  D. 如果把中国建筑群比成―幅画,群中的建筑单体就是画中的线,群外围绕的城墙或院墙则是画框。
  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西民族的哲学观念不同,决定了中西建筑艺术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性格。
  B. 如果太和殿没有紫禁城庄严氛围的烘托,那么它就失去了作为建筑的价值。
  C. 中国传统建筑的含蓄美,既表现在建筑群体之中,也表现在建筑单体中。
  D. 中国建筑不强调在自然面前过分突出自己,因此它会在自然面前失去自己。
  3. 下列选项中,最不符合材料二中提到的中国“艺术性格”的一项是(    )
  A. 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B.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C.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D.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4. 萧默认为,“关于中西建筑的比较,很难说孰优孰劣,就好比山南宜于桃李,山北宜于松柏,各有其宜而已。”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理解。
  5. 以下是《红楼梦》第十七回关于薛宝钗住的“衡芜苑”的描写,请根据材料二,分析其所体现的中国建筑特征。
  因而步入门时,忽迎面突出插天的大玲珑山石来,四面群绕各式石块,竟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而且一株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营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飘,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院落式布局,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典型而又独立的空间结构形式”错误,根据材料一“单体建筑作为室内空间的载体……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知,单体建筑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典型而又独立的空间结构形式,而不是“院落式布局”。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纸世界(节选)
  高建刚
  多年前盛东西在英国留学时,跟随导师学习水彩画和手工抄纸。导师每画一幅画,必先亲自造一张纸。盛东西起初难以接受,有必要自己造纸吗?直到顿悟了纸与人与画与世界的关系,他才笃志探索纸的世界。
  回国后,盛东西在郊区买了一套房子,兼做自己的工作室——画画、抄纸。为了研究纸,盛东西还收藏字画。那天他信步来到一个画廊。画廊昏暗,逼仄如储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