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970字。
钦州市2024年春季学期高二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二单元和选择性必修下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一词很难界定,勉强相应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Gentleman。现有的研究表明,君子一词出现在儒家之前,或者说在孔子之前,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掌权者、当权者。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君子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为人格品格的标志。孔子主要从道德的理念来给“君子”做一个这样的规定,这在以后整个中国文化中形成了主流。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上、品格上的差别,是学养、德行的分别,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
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一阵风一样,小人的品德像草一样,风往哪吹,草就往哪倒。君子起引领的作用,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要做个君子就不能赶时髦,赶时髦是会丧失某些气节的。君子要成为一个社会的引领者。引领就必须以身作则,要身教,自己先做到。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靠君子来延续,社会上如果没有专注于文化传承的人,那这个文化就会中断。文化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弃,这要靠君子来传承。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大家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是要把文化的灵魂和精神的东西传承下来。礼仪的根本精神集中起来讲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大报本也,大报本就是不要忘掉我们从哪来的。“天地君亲师”是我们生命的本源。儒家教育归根结底是让人通过教育恢复人性,改变兽性。礼是大报本,原始返终,要追到最后的根源上去,这是礼的一个核心的东西,所以我们要知恩报恩。礼第二个重要的内容是敬,这体现在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敬,不仅要相互尊敬,自己也要尊敬自己,所以去掉敬,礼仪都是虚设的。所有的礼仪都体现了一个核心精神,相互尊敬。礼里面的敬是出于内心的,不是一种形式上的,当然,我们首先要从形式上开始,最根本的是不能丢掉礼,君子的一个责任就是传承这种文化的根本精神。
作为一个君子要具备什么样的品德?一个字的要求就是“孝”。“百善孝为先”,中国文化讲天地生万物,万物包含人类,人类有人类的祖先,所以我们要孝我们的祖先,最直接的就是我们的父母,孝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生命观是有密切关系的,生命是父母所生,所以要报答父母,父母要养育教育子女,子女就要孝顺敬重父母,这是相互的关系,是一种自然的关系,孝不是强制的,强迫的。孝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通过丧礼来体现,守丧三年就为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两个字的品德是“诚敬”。南宋的朱熹曾经讲过,“为人行事,诚敬二字”,做人做事把握这两个字就可以了。“诚者勿自欺,勿妄为”,不要自己去欺骗自己,不要妄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敬是不怠慢,不放荡,我们要敬畏别人,也要敬畏自己,同时也要敬畏所从事的各种各样的事业。一个人如果能够根据这两个字去做,勿自欺,不怠慢,不放荡,这个人就具有了君子的品德了。三个字是“智、仁、勇”。《中庸》里面对这三个字做了非常深刻的诠释,“好学近乎知”,作为一个君子就要好学,学无止境,不断上进;仁,也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爱人”,“力行近乎仁”,要去做,踏踏实实地去做才是“仁”;至于勇,“知耻而后勇”,懂得羞耻的人才能勇,真正有勇气的人是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就去改正的。四个字是“礼、义、廉、耻”。一个君子最基本的应该是守礼,敬人。儒家讲的“五伦”是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父子、夫妇、长幼、朋友,这都是一个自然的关系,无法逃避。守礼就是按照身份该做的事情,就是尽伦尽责。君臣是从社会关系来讲的,一个正常运作的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要有分工的,需要有不同的地位角色,否则就成为无政府主义状态。在中国文化中,君臣关系常常化解为君父、臣子,官员也让他化解为父母官、子民,要按父母子女关系处理这种关系。义,就是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这是人特有的。人要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不小心,一念之差就会变为禽兽,甚至禽兽都不如。廉,正直,清廉,做人就应该正直才能起表率作用,一个正直的人才能够诚信。第四个是耻,羞耻。做人要懂得羞耻。我们通过礼的教育,道德的教育,目的就是要让人们有一种羞耻心,使他的行为能够非常方正。有羞耻心的人,行为一定是方方正正的。所以四个字就是礼、义、廉、耻。
君子品德怎么养成?环境非常重要,但不是决定因素,因为决定因素还在人自己身上。中国文化始终是反求诸己的,历来是为己之学。所谓“为己之学”也可以说是“君子之学”。君子学习是使自己成为更加完美的人。“小人之学”或者“今之学者”是为人的,“为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把学到的东西看作飞禽走兽。禽犊就是人所拥有的财富,这些东西也可以说是做表面文章的,显示给别人看的,所以“为人之学”,根本不落到心里面去,更不落到行动上去。另外还要寻求名师良友,荀子讲最直接的就是向身边的君子学习。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放开眼界,向天地万物学习。只要我们能够谦虚谨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君子。
(摘编自楼宇烈《君子的意义与德行》)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大致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对应,以孔子为分水岭,其内涵从代表社会地位转变为道德品格的标志。
B. 一个人如果想要成为君子,就不能盲目追风头,赶潮流,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身教来引领大家。
C. 文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前进和变化的,传承文化不在于种种外在形式,而在于把文化的精神传承好。
D. 君子品德三个字要求中谈到的“智”“仁”分别重在强调孜孜求学与身体行动,与我们日常理解不尽相同。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孝作为君子品德的核心,但要成为君子还要具有诚、敬、智、仁、勇等德行。
B. 只要有自暴自弃,不尊重他人,不敬畏自然的行为,就不能称得上具备君子品格。
C. 在中国文化中,尽量把君臣关系变成父子般的自然关系,有利于社会的正常运作。
D. 通过“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的对比,突出成为君子主要靠自己身体力行。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B. 《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 辛弃疾《鹧鸪天•博山寺作》:“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D.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4. 《孟子•离娄上》:“礼人不答(意思是:我有礼貌对待别人,可是得不到相应的回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请根据文本概括原因。
5. 请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脉络。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妹妹安然从初一到高一,从来就没有当选过三好学生。我得在这次评选之前,嘱咐她老实做人,别得意忘形。
“哎,我希望你这阵儿老实点。你最好先别穿这件衣服,太红。”我的眼睛看着别处,故意显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这衣服怎么啦?不就是前边没扣子、后边一条拉链吗?这不是你买的吗?不是你夸了半天漂亮吗?真的,我还舍不得穿呢。可就冲你一说,我非连着穿三天不可,考完了,庆贺一下。”
“别觉得你考得不错就这么放肆,①就、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传承文化不在于种种外在形式,而在于把文化的精神传承好”错,曲解文意,根据“并不是要大家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是要把文化的灵魂和精神的东西传承下来”,可知是“不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而不是“不在于种种外在形式”。
故选C。
【2题详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