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5350字。
高一语文考试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和必修下册第一至五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独特的现代化属性和文化性质,既是相对世界文明、外国文明而言的,也是相对中华民族传统文明而言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处理好一些关系。
物质文明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对不断发展生产力、积累物质财富提出了新要求。精神文明是国家强盛、社会进步的精神支撑,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基础,对不断发展先进文化、丰富精神财富提出了新要求。要处理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二者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必须并驾齐驱,比翼双飞,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发展是硬道理,要一以贯之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打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首先要求物质文明的丰富,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核心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应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文化是软实力,要一以贯之地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巩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基础。精神文明建设,确立的是理想信念,弘扬的是思想道德,形成的是文明风尚,促进的是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为此,要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筑起中华民族新的精神高地,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完全独立自主,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品格中,凝聚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伟力。
我们必须扎根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现代文明因素为中华文明注入新的活力与发展动力,让中华文明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中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在真空中生成的,而是在世界文明的万花筒中、在与其他文明的互动过程中、在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生长的。要处理好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在交流互鉴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以独立自主的基点塑造中华文明的现代形象,从“民族的”走向“世界的”。中华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进程中又焕发出新的光辉。中华文明既是人类文明史的“活化石”,又是现代文明史的“亲历者”,有着鲜明和普遍的世界意义。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要求我们在体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民族性的同时,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内在精髓发扬光大,挖掘中华文明蕴含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智慧,阐释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同时,要加快构建中华文明的话语体系,打破“有理说不清”的传播藩篱,将中国的故事在国际社会中讲好、传播好,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
以开放包容的气度构建现代文明的中国形式,以“世界的”滋养“民族的”。中华文明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与其他文明相互借鉴,才造就了中华文明的丰富底蕴。我们要主动融入世界发展浪潮之中,寻找发展道路的“契合点”、价值理念的“共同点”、文化建构的“接合点”,创造出融通中外、汇通古今的现代文明新成果。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建构自身的同时也为全世界展示了民族文明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在确立文化自信的同时也强化着各国人民对自身文明的信心。
(摘编自何虎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三重进路》)
材料二: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出强大的文明韧性、不竭的文明活力和深厚的文明智慧,为人类文明的生存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动了文明间交流互鉴、平等相待与和谐共存。
近代以来,西方在全球推行其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生活习俗,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物质文明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所以物质文明建设比精神文明建设更重要。
B. 精神文明建设指的就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实现人在精神上的完全独立自主。
C. 中华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是从未中断的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D. 现代化不等同于西方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才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现代化发展路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发展是硬道理,我们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B. 我们在体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民族性的同时,也要挖掘中华文明蕴含的有普遍性的规律和智慧,阐释中华文明的世界意义。
C. 近代以来,文明的独立性和多元性受到冲击。中华文明保持了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塑造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D.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坚持所有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倡导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注重自我发展、独立发展。
3. 下列关于两则材料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二者犹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运用了比喻论证,使说理非常生动、形象。
B. 材料一采用总一分式结构,先总说,提出观点,再分层深入论证,层层递进,论证有说服力
C. 材料一引用“有理说不清”的俗语,论证了要加快构建中华文明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
D. 材料二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西方文明进行了对比,阐述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出优势。
4. 根据材料二,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具有世界意义”范畴的一项是( )
A.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丰富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做出贡献。
B.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其他国家的现代文明建设提供选择。
C.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D.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推动了文明间的对话和交流。
5. 两则材料都谈论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但材料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强加因果,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更重要”于文无据。原文说“物质文明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精神文明是国家强盛、社会进步的精神支撑,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神基础”,强调“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B.“指的就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实现人在精神上的完全独立自主”以偏概全,精神文明的内涵外延丰富。
D.“……才……”分析不当,原文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现了与众不同的现代化发展路径和形态⋯⋯这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论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代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选择”。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张的哲学
老舍
老张的哲学是“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他的职业是三种:兵,学,商。言语是三种:官话,奉天话,山东话。他的……三种;他的……三种;甚至于洗澡平生也只有三次。洗澡固然是件小事,可是为了解老张的行为与思想,倒有说明的必要。
老张平生只洗三次澡:两次业经执行,其余一次至今还没有人敢断定是否实现,虽然他生在人人是“预言家”的时代。第一次是他生下来的第三天,由接生婆把无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