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670字。

  汕尾市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一年级教学质量监测
  语文
  本试题共10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沉郁”是对杜诗内容层面上的有效归类,“顿挫”则是对杜诗形式层面上的有效归类。最初,“沉郁顿挫”是杜甫对辞赋创作的自评,这个评价术语并没有沉没在故纸堆中,而是时常出现在后代文人回望杜诗的历史视野中。以后人的视角来看,从宋至清,代代文人在前人阐发的基础上不断更新了“沉郁顿挫”的具体内涵,从而使得当下的诗歌创作与杜诗产生了新的联系。在对“沉郁顿挫”的阐释与接受过程中,杜诗的主体风格逐渐得到确立,“沉郁顿挫”作为杜诗的主体风格而被论者把握。但杜诗的其他艺术风格是否仍能有效地统摄于“沉郁顿挫”的概念中呢?对于唐代诗歌史而言,杜诗的“沉郁顿挫”的风格是偏离了“盛唐气象”,还是于“盛唐气象”中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歌艺术的可能性呢?我们不妨将“沉郁顿挫”作为看待这一系列问题的出发点,进一步分析杜诗在唐代诗歌史中的位置。
  兴象玲珑、神采飘逸、自然脱俗堪为“盛唐气象”的代表,杜甫诗的“沉郁顿挫”也因此体现出一定程度的背离,但这种背离是继承中的发展。从继承的方面来看,盛唐诗的“清新”风格在杜诗中有所体现。清新的诗歌风格,最早在南朝五言诗成熟的过程中便已逐渐形成,“清新”与“绮靡”相对,与“吟咏情性”相联系。初唐诗人便以南朝“清新”的诗风作为诗坛改革的方向,进一步克服绮靡、纤弱的诗风,形成了具有兴象之动势、风骨之清爽与神思之飘逸的艺术品格。这种艺术品格后来便成了“盛唐气象”的基础。朱熹认为李白与杜甫都学“选诗”而自成一家,“选诗”的特点之一便是“清新”,这也证明了六朝诗歌中“清新”的艺术风格与“盛唐气象”之间的继承关系。杜甫早期的格律诗表现出“清新”的特点,如《夜宴左氏庄》中的“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巳上人茅斋》中的“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等诗句都堪为这方面的代表。
  从发展的方面来看,杜甫的许多诗体都可视为是对初盛唐正宗诗体的发展,杜诗也在主流的“清新”诗风的影响下,逐渐走向了“沉郁顿挫”的臻境。“清”指诗歌情感的自然流露,“新”指诗歌技艺的创新,故“清”在内容上与“沉郁”相对,“新”则在形式上与“顿挫”相对。只不过在艺术表现上,“沉郁顿挫”相比“清新”更显忧郁回转、抑扬顿挫与广博深沉,这是杜甫在脱离盛唐主流诗风之后的创造,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连绵不绝的影响。
  (摘编自陈思琪《“沉郁顿挫”——杜甫诗新探》)
  材料二: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杜甫是一位心系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既有对前人诗歌风格的继承,又有所发展与创新,并且影响深远。
  B. 材料一和材料二对杜甫诗歌的主体风格的认识是一致的,但对杜甫诗歌的其他风格却有不同的阐述。
  C. 材料二认为悲慨是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感情基调,这与他的思想个性、个人际遇及时代因素有关。
  D.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对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进行了概念阐释,都认为“沉郁”是形式层面的分类。
  2. 下列选项中最适合论证杜甫“萧散自然”诗歌风格的一项是(    )
  A. 愿戒兵犹火,恩加四海深。(《提封》)
  B.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C.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绝句漫兴九首》(其六)]
  D.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秋兴八首》(其一)]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在论证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与“盛唐气象”的关系时,采用层进式结构,由“继承”到“发展”,层层推进,步步深入,条理清晰。
  B. 材料一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如第二段就列举了相关诗句以论证杜甫早期诗歌表现出来的“清新”诗风。
  C. 材料二的语言富有特色,如第一段“表现的是浓到如酒的情谊”体现了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尾段“往往”“多数”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D. 材料二运用了举例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第二段引用胡震亨对杜诗的评价是为了论证杜甫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4. 材料一和材料二均围绕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展开论述,但侧重点不同,请分析概括。
  5. 学习过《登高》之后,王同学对于《登高》“沉郁顿挫”的风格不是很理解。请运用上述材料的观点,结合具体诗句为王同学解惑。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沉郁’是形式层面的分类”错。材料一认为“‘顿挫’则是对杜诗形式层面上的有效归类”;材料二认为“‘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故选D。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哀伤
  [俄]契诃夫
  镟匠[注]格里高里•彼德洛夫在加尔庆斯柯伊乡一带是早已出名的优秀工匠,同时也是早已出名的最没出息的农民。他正在把他那生病的老太婆送到地方医院去。刀割一样的冷风迎面吹来,雪花的云雾在打转儿,有气无力的、又弱又小的马勉强地往前爬着。他在前面车夫座上不定心地把身子耸上耸下,不断地拿鞭子抽马背。
  “玛特辽娜,你别哭了……”他喃喃地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