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58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查
高二语文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传统神话包括上古神话、古典神话文学以及民间传说、志怪等体裁,其在历代创作中曾生发出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与广泛深沉的文化意蕴,因而也成为了我国国产电影天然的取法对象与题材宝库。由于神话题材天然具有的超现实性,其影视改编过程中往往难以采取真人实景的方式予以复现,因而依赖影视技术的动画成为了与该题材更为契合的表达载体。
“神话重述”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最初曾在文学领域引起较为广泛的讨论,其基本意义指向为对此前流传的神话元文本进行重读、改编、扩写,以达到赋予其当下时代性之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科技手段的发展下,以传统神话作品充当故事外壳,生产成为精神消费商品后以多种载体进行传播的艺术形式也被纳入该视角的观照范畴,“国潮”动画电影便是与其理念高度契合的一种。
“国潮”动画电影同时汲取神话题材作品重述成败两方面的经验,使得诸多观众原本耳熟能详的神话主角在影片中或失意化或顽劣化后得以“祛魅”,最终在神话原型人物的塑造方面推陈出新。
欧美“新神话主义”创作的内在目标在于借助早前神话资源对以自然为代表之种种未知事物的赋魅想象来对抗现代异化,并最终与科技社会奉为圭臬的“理性”在经由形式上的初步冲突之后糅合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神话”。西方新神话主义创作主要是抓住早前神话元素进行现代神话构建,对于现代异化这一问题采取了对抗之后融合、再阐释的应对策略。
从这一层面考量,“国潮”动画电影与之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我国悠久的文明历史决定了神话母题为数众多,且多数母题中均蕴含如舍己为人、自力更生、打破命运牢笼等根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民族基因与民族精神,这是独属于现代中国的宝贵财富,是文艺作品的文化根基,这也正是“国潮”动画电影在进行现代化改编之余仍能保留中国文化价值内核的根本原因。创作者们虽然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做出了种种创新,但并没有抛开神话资源中的文化内涵,反而通过重述将其置于中心地位。
通过对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梳理也可看出,“国潮”动画电影在创作上更多地选择旧题新写,对神话资源进行承袭与延伸,意图通过“文化寻根”的方式将对当下问题的思考纳入中华传统文化的表达体系之中。其之所以能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成长至今,与多方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创作模式也有密切关系,这不仅催生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艺术先行者,更让《长安三万里》《深海》等新一代业已不拘泥于单纯神话重述的影片成功与观众见面,达成了创作实践与艺术表达的有机结合。“国潮”动画电影在深入挖掘我国早期神话文本资源的同时,于内容与形式这两个方面形成了自我鲜明的风格特色,并使二者均为其价值内核的表达服务。
(摘编自黄诗娴、陈可凡《论“国潮”动画电影的艺术特色与时代价值》)
材料二
《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在文本层面最具颠覆性的改写,是将哪吒设置为一个反英雄。《封神演义》原著中哪吒是灵珠投胎,电影中则把灵珠改写为混元珠,并一分为二化为灵珠/魔丸,哪吒阴差阳错成为魔丸降世,原著中的反派龙王三太子敖丙却成为灵珠投胎。于是,原著中哪吒(善)/敖丙(恶),被颠倒置换为哪吒(魔)/敖丙(灵)。主角哪吒成为一个反英雄,反派敖丙则成为一个正面形象,这种天命的错置,也成为电影中哪吒逆天改命的叙事动机。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传统神话因多样的艺术形式与深沉的文化意蕴,成为国产电影的题材宝库,其超现实性使动画成为与之最契合的表达载体。
B. “神话重述”既指对神话元文本的重读、改编、扩写,也指以传统神话作品为故事外壳生产成精神消费商品进行传播的艺术形式。
C.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被设置成一个反英雄,敖丙则成为一个正面形象,这种天命错置成为哪吒逆天改命的叙事动机。
D. 《封神演义》中,哪吒与龙王之间是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对立,更深层、更震撼的悲剧来源于哪吒与父亲无法调和的冲突。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经过现代化改编后,保留了中国文化价值的内核,根本原因是其神话母题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基因。
B. 《大鱼海棠》在多方面汲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作模式,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进行了创新,展现了中华民族血脉中的民族精神。
C. 《哪吒之魔童降世》设置了哪吒/敖丙这一镜像结构,这种颠覆性的类型化改写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体验,契合了传统观念。
D. 《哪吒之魔童降世》将传统的哪吒反抗父权的伦理悲剧故事改写为哪吒与敖丙的双主角成长故事,这种改写更易被观众认同。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凡人江流儿身为稚童却解除了如来佛祖的封印,并最终使得孙悟空打破桎梏、恢复法力。
B.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念着数来宝式顺口溜和陌生化跨时空台词登场,形象活泼俏皮,成了一个反英雄。
C. 《长安三万里》中的李白将自己比拟成扶摇直上九万里、能将沧海之水簸干的大鹏,足见其自信满满,豪情万丈。
D. 《姜子牙》中半人半妖 小九成为全片矛盾的核心,使姜子牙坚守本心并勇于反抗看似不可违背的元始天尊。
4. 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述西方“新神话主义”创作和中国的“国潮”动画电影处理神话资源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5. 有评论家指出:纵观“国潮”动画电影历年创作,均将人物角色的塑造作为内容建构的重点,一方面从多个角度入手对我国传统神话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批量改动,张扬了“潮”之个性,但另一方面影片中体现的人文精神却仍与神话原型所弘扬的“国”之价值观一脉相承。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哪吒之魔童降世》人物塑造上的“国”与“潮”分别体现在什么方面?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其超现实性使动画成为与之最契合的表达载体”错误,由材料一第一段“神话题材是具有的超现实性,影视改编往往又很难以真人实景的方式予以复现,所以,依赖影视技术的动画成为了与神话题材更为契合的表达载体”,可知并不是神话题材的超现实性使动画成为与之最契合的表达载体,而是与其他影视形式比较后,动画更具有的优势,成为了与该题材“更为契合的”表达载体,而不是“最契合的”。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昂然有范
揭方晓
范本阳是破落户,是西城最知名的破落户。
为什么这么说呢?范家祖上可了不得,有的当过府台,为一方百姓之父母;有的镇过边防,为千秋传颂之名将;有的高居庙堂,为政绩卓著之宰辅;有的远遁山林,为声名显赫之骚客……这样的家族,到哪儿都算得上是世家大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