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00字。
1.2《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小阅读-课内
1.《齐桓晋文之事》 作者选取“为长者折枝”的事例与《诗经》中的一段话,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2.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与《齐桓晋文之事》两篇文章都重视安养民众,也有论说重点的差异,如孔子重视“礼”,孟子强调发政施仁。
B.关汉卿在《窦娥冤》中大量使用口语,并灵活运用诗词文句和历史故事,这样既丰富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也使其兼具活泼之美与庄重之致。
C.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事物的客观规律,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D.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赏赐,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巧妙利用这种微妙的关系,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言志”为线索,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各自的人生志向。孔子对学生循循善诱、和蔼可亲,体现了一个教育家的风范。
B.《齐桓晋文之事》阐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和王道主张。文章欲擒故纵,不断诘问,步步引导,层层深入,表现出孟子散文逻辑缜密、善于说理的特点。
C.《雷雨》以“雷雨”为标题,交代了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暗示了剧情特点,也象征沉闷压抑的旧中国里,一场大变革即将来临。
D.《鸿门宴》记述了项、刘两大军事集团的斗争,既塑造了项羽的形象,也通过刘邦多次询问“为之奈何”,展现了他没有主见,一味附和下属意见的形象。
二、情景默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之事,他说:“ , 。”
(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理想的王道境界的句子是“ , ”。
(3)庖丁解牛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的句子是“ , ”。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突出“以神遇”与“神欲行”。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过秦论
贾谊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②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