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350字。

  ★优高联考高三语文试题
  2024.2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而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之举。我们要充分发挥产业体系完备、超大规模市场等优势,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可从“新”和“质”两个方面理解。从“新”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是创新,不仅包括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还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从而提供有利于其蓬勃发展的环境。“质”是一事物成为其自身并区别于其他事物的规定性,新质生产力不是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智能化、数控化、复杂化、精细化的生产工具可以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标志。
  (节选自《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材料二: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经济范畴,代表着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尤其是关键性颠覆性技术实现突破的生产力,具备高效能,体现高质量,区别于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是摆脱了传统增长路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是数字时代更具融合性、更体现新内涵的生产力。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需要从“新”和“质”两个方面进行把握。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质生产力的“新”需要放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中去理解,必须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新赛道,提升我国自主自强创新能力。
  B. 把经济增长的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锚定到创新驱动,推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跃升,进而带来经济新发展。
  C. 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的动力源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全面提升,其中作为劳动资料的生产工具,具有智能化、数控化、复杂化、精细化的特点。
  D. 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带来 驱动能力的提升,引发生产力核心因素的变革,从而产生新质生产力,这是一个周期较长的过程。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其中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为技术和业态模式层面的创新提供了蓬勃发展的环境。
  B. 不摆脱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不具备高效能,就难以实现生产力的跃迁。
  C. 如果技术创新不能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不能打破西方的技术封锁,就不是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范畴。
  D. 新质生产力是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
  3. 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新质生产力的一项是(   )
  A. 黑龙江有漫长的边境线,并同邻国构成“东北亚经贸圈”,这个国际经济开发中心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B. 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作,实现500公里量级双场量子密钥分发,创造现场光纤量子通信新世界纪录。
  C. 江苏围绕工业母机、生物医药等产业链短板实施59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揭榜挂帅”等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D. 四川面向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等领域布局建设2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将以培引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为重点。
  4. 结合材料二,概括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
  5. 简要分析材料三是如何体现论述逻辑的严密性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新质生产力创新驱动的动力源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全面提升”错,材料二说“科技进步作为实现创新驱动的动力源”,可见,实现创新驱动的动力源是科技进步,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C.“不能打破西方的技术封锁,就不是新质生产力的应用范畴”错,材料二说“新质生产力的‘新’强调以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环绕村庄的灯盏和铃音
  赵会宁
  ①村庄的影子本已瘦小不堪了,但执拗的灯光和铃声斜插进记忆,迫使村庄一次又一次在复苏中丰饶。
  ②倾斜的村庄不该羸弱,否则缺了烟火味的诗该如何牵绊远方,立在炊烟梢头的雀儿如何呼告白云和清风?
  ③你瞧,腊月二十三一到,一盏盏红红的灯笼从村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