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790字。
文言文阅读
贵州省新高考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非良笃修激之君子,其谁能行之哉!王子比干杀身以成其忠,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此三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以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耻也,故杀身以遂其行。因此观之,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
晋献公之时,有士焉,曰狐突,傅太子申生,公立骊姬为夫人,而国多忧,狐突称疾不出。六年,献公以谮诛大子,太子将死,使人谓狐突曰:“吾君老矣,国家多难,傅一出以辅吾君,申生受赐以死不恨。”再拜稽首而死。狐突乃复事献公,三年,献公卒,狐突辞于诸大夫曰:“突受太子之诏,今事终矣,与其久生乱世也,不若死而报太子。”乃归自杀。
齐人有子兰子者,事白公胜。胜将为难,乃告子兰子曰:“吾将举大事于国,愿与子共之。”子兰子曰:“我事子而与子杀君,是助子之不义也。畏患而去子,是遁子于难也。故不与子杀君,以成吾义;契领于庭,以遂吾行。”
楚人将与吴人战,楚兵寡而吴兵众,楚将军子囊曰:“我击此国必败,辱君亏地,忠臣不忍为也。”不复于君,黜兵而退。至于国郊,使人复于君曰:“臣请死。”君曰:“子大夫之遁也,以为利也。而今诚利,子大夫毋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君臣者,皆入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楚国终为天下弱矣,臣请死。”退而伏剑。君曰:“诚如此,请成子大夫之义。”乃为桐棺三寸,加斧质其上,以徇于国。
(节选自《说苑•立节》)
10. 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士君子之有勇A而果B于行者C不以立节D行谊E而以妄死F非名G岂不痛哉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稽首,指古代跪拜礼,为九拜中最隆重的一种。常为臣子拜见君主时所用。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B. 举,发起、发动,与《阿房宫赋》中“戍卒叫,函谷举”的“举”字含义不同。
C. 效,效仿,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的“效”字含义相同。
D. 桐棺三寸,《墨子》记载“禹葬会稽,衣裘三领,桐棺三寸”。桐棺,桐木做的三寸厚的棺材、表示薄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篇明确中心论点,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果断行事且有道义。
B. 比干、伯夷、叔齐都牺牲了自己来实现操行,是因为他们都认为不树立正义是读书人的耻辱。
C. 子兰不能违背白公胜的旨意,他为了成就自己的品行在庭前断颈自尽。
D. 楚国将要讨伐吴国,在军事实力不足的情况下,楚将子囊退兵回国,楚王认为他业退兵是对的,但子囊还是自尽而亡。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三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
(2)畏患而去子,是遁子于难也。
14.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立节”在文中的体现。
【解析】
【导语】文章通过列举历史人物的事迹,探讨了士君子在面对生死抉择时应有的节操和义行。开篇提出观点,认为士君子应以立节行谊为荣,而非妄死。接着通过比干、伯夷叔齐、狐突、子兰子和子囊的事例,展示了他们在忠义、廉洁和勇敢方面的高尚品德。文章强调,真正的士君子应在关键时刻坚持正义,宁死不屈,以此流芳百世。文中人物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令人敬佩,具有很强的道德教育意义。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贵州省部分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窦固使假司马班超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超行到鄯善,鄯善王广奉超甚备,后忽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礼意薄乎?”又曰:“此必有北虏使来,狐疑未知所以故也。”乃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曰:“到已三日,去此三十里。”超乃闭侍胡,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与共饮,酒酣,因激怒之曰:“卿曹与我俱在绝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