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180字。

  10.1《兰亭集序》同步练习 (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困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
  已矣乎!寓形字内复几时?昌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节选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
  丙
  古今文士爱念光景,未尝不感叹于死生之际。故或登高临水,悲陵谷之不长;花晨月夕。嗟露电之易逝。虽当快心适志之时,常若有一段隐忧埋伏胸中,世间功名富贵,举不足以消其牢骚不平之气。于是卑者纵情曲蘖,极意声伎;高者或托为文章声歌,以求不朽,或究心仙佛与夫飞升坐化之术。其事不同,其贪生畏死之心一也。独庸夫俗子,耽心势利,不信眼前有死。而一种腐儒,为道理所锢,亦云:“死即死耳,何畏之有!”此其人皆庸下之极,无足言者。夫蒙庄达士寄喻于藏山尼父圣人兴叹于逝水死如不可畏圣贤亦何贵于闻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兰亭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蒙庄达士/寄喻于藏山/尼父圣人/兴叹于逝水/死如不可畏/圣贤亦何/贵于闻道哉/
  B.夫蒙庄达士寄喻/于藏山/尼父圣人兴叹/于逝水/死如不可畏/圣贤亦何贵/于闻道哉/
  C.夫蒙庄达士/寄喻于藏山/尼父圣人/兴叹于逝水/死如不可畏/圣贤亦何贵于闻道哉/
  D.夫蒙庄达士寄喻/于藏山/尼父圣人兴叹/于逝水/死如不可畏/圣贤亦何贵于闻道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为古代符信的一种,以金玉竹木等制成,上刻文字,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B.“斯文”在文中指这篇文章;现在如用作名词指文化或文人,如用作形容词则指文雅。
  C.“帝乡不可期”的“期”指期求,与《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期”不同。
  D.“势利”在文中形容看地位、财产分别对待人的表现,常含贬义,如势利眼、势利小人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以“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收束前面的遐思,把视线转向现实,回扣到兰亭集会和兰亭诗集上来,并进一步放眼未来,希望后人也能感受到自己的情怀。
  B.乙文行文至将终,作者终于把属于自己的那个“孤”字点了出来,独自亲近自然,独自躬耕陇亩,独自畅抒胸怀,独自赋诗属文,这就是作者心中的理想人生。
  C.丙文说古今文士均“贪生畏死”,只有“庸夫俗子”和“腐儒”例外,前者“耽心势利”,所以“不信眼前有死”:后者“为道理所锢”,硬装出不怕死的样子。
  D.三篇选文均为文士面对死生而阐发的感叹,从中可见卑下之人逃避现实纵情声色,高雅之人不敢直面而求不朽之道,相比较而言,作者更赞同后一种选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2)故或登高临水,悲陵谷之不长;花晨月夕,嗟露电之易逝。
  5.面对有限的人生,三篇选文体现了不同的思考,你更认同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