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300字。
2024~2025学年上学期阶段性学情分析(一)
九年级语文(RJ)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页,五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3.答卷前请将弥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开展“行走河南”主题研学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搜集整理了一些材料,请你完善。
1.小组成员想用下面这段文字介绍河南,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共4分)
同学们,到河南各地走走吧!“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河南文化底蕴深厚,(A)渊远流长。“峻极于天”的嵩山孕育出刚劲的少林功夫,绵延不绝的太行孕育出(B)前仆后继的红旗渠儿女……行走河南,采撷一串串文化的珍珠,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C)换发光彩,用文化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蕴____________ 劲____________
(2)画线的三个词语中有两个出现了错别字,请把改正后的正确词语依次写在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小组成员搜集了展现“河南精神”的一段解说词,请你根据提示,将历史长卷上的空缺信息补充完整。要求:语言简洁,每处不超过15字。(4分)
走进新时代,“河南精神”生生不息。愚公移山精神源于《列子》,“愚公不愚”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破除一切艰难险阻;焦裕禄精神中蕴含着“三股劲”:对群众的亲劲、抓工作的韧劲、干事业的拼劲;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红旗渠绝壁穿石,挖掘千里,其精神的落脚点是实干、奋斗;大别山精神是革命、斗争、奋斗、奉献的化身。这些精神财富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为人们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力量,彰显着时代价值和永恒意义。
愚公移山精神 焦裕禄精神 红旗渠精神 ③
↓ ↓ ↓ ↓
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① ② ④
3.河南有“天下粮仓”的美誉,是当之无愧的“小麦之乡”。小组成员写了一段与河南小麦育种有关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将句子序号依次填在横线上,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3分)
河南是全国小麦主产区,小麦种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了优质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为河南小麦的丰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①每一个优质麦种都凝聚着育种人的智慧
②多个“第一”的背后,优质麦种是关键
③创新集成了多套小麦育种技术体系
④河南小麦育种人综合利用远缘杂交、分子标记等技术
4.据农业部数据显示,河南以占全国6.2%的耕地生产了中国10%的粮食。这值得好好宣传!右图是小组收集的一张宣传河南粮食的海报。你觉得这张海报的设计妙在哪里?请加以分析。(4分)
5.河南处处有诗意。小组成员围绕活动主题写了一段感言,请你将空缺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8分)
追随文人的脚步行走河南,欣赏自然美景,感受厚重文化。驻足黄河边,欣赏毛主席笔下“大河上下,①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雪》)的黄河冰封之景;登临太行山,欣赏“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峡谷朝暮之景。中秋之夜,遥想异乡的河南游子,我们会吟出“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美好祝愿;前行路上,遇到困境和不幸,我们会拥有“⑥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的自信乐观。行走在河南这片热土上,“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⑧____________……”(艾青《我爱这土地》)!
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6——9题。(共16分)
红船女子
①1921年7月,上海的天气闷热,海风裹挟下,浓重的云团翻卷集聚着,像是在酝酿一场暴风雨。
②法租界的望志路上,一幢石库门建筑的二楼,一些人正在慷慨激昂地谈论着。楼下过廊里的长凳上,坐着个神色凝重的青年女子,她不时地朝着门口左右张望。她叫王会悟,受丈夫李达委托,为屋里开会的十五个神秘人物站岗放哨。这个秘密会议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