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7题,约15990字。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
  语文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 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
  本试卷共10小题,每小题3 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每到年末,盘点流行语就成为人们回顾一年的标志性事件之一。这是因为流行语不仅是一种词汇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有的流行语凝聚了时代的缩影,有的流行语记录了社会的变迁,有的流行语蕴含着生活的体悟。                     。
  当然,在流行语年复一年的(   )之间,仍有不少人对流行语充满了怀疑,认为一些词汇不知所云,(   ) 了语言之河。其实,要相信语言之河有着相当的自净能力,但对于那些真正具有创新性的流行语,我们应该持(   ) 的态度。2023年出现的大量流行语,展现出人们强大的语言创新能力。而诸如“哈基米”“挖呀挖”等“短视频流行语”也曾火爆全网,却并没有入选,说明它们很可能只是临时的修辞方式,缺乏稳固性,会自然地(   ), 沉淀流失。
  (选自王庆峰《“十大流行语”中的时代记忆》,有删改)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迭代  玷污  披沙拣金  优胜劣汰
  B. 迭代  污染  海纳百川  新陈代谢
  C. 演化  污染  披沙拣金 新陈代谢
  D. 演化  玷污  海纳百川  优胜劣汰
  2. 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流行语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投射了人们在一个时期内普遍关注的事物和问题,也传达着人们对不同事件和生活的态度。
  B. 流行语投射了人们在一个时期内普遍关注的事物和问题,也传达着人们对不同事件和生活的态度,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
  C. 投射了人们在一个时期内普遍关注的事物和问题的流行语,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传达着人们对不同事件和生活的态度。
  D. 就像我们生活中的一面镜子的流行语,投射了人们在一个时期内普遍关注的事物和问题,也传达着人们对不同事件和生活的态度。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空,“迭代”,更相代替;轮换。“演化”,又称进化,在生物学中是指族群里的遗传性状在世代之间的变化。语境是指流行语年复一年的更相代替,应用“迭代”。
  第二空,“玷污”,弄脏,污损。比喻名誉受污损。“污染”,使沾染上有害物质,破坏人或生物的生存环境。语境是指破坏了语言之河的生存环境,应用“污染”。
  第三空,“披沙拣金”,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海纳百川”,形容一个人的心胸宽广,如同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之水一般。语境是指我们应该心胸宽广,如同大海能容纳无数江河之水一般,应用“海纳百川”。
  第四空,“优胜劣汰”,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新陈代谢”,指生物体经常不断地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比喻新的事物滋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根据“ 沉淀流失”可知,语境是指新的事物滋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应用“新陈代谢”。
  故选B。
  【2题详解】
  3.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对其的解读不符合《乡土中国》观点的一项是(   )
  “中国传统社会有一张很复杂庞大的关系网,人熟是一宝。”——费孝通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几乎被陌生人充斥,而使得它看起来像是一个普遍的陌生世界。——齐尔格特•鲍曼
  A. 费孝通的“人熟是一宝”指的是中国乡土社会人与人之间有着一种私人关系,人们通过这种关系联系起来,构成一张张关系网。
  B. 齐尔格特•鲍曼的“陌生世界”体现了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因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导致的陌生、冷漠、自我封闭的现状。
  C. “熟人社会”重视人情,关系越亲密越有可能与中心者实现利益目标,熟人之间的界线较为清晰,他人的权利不容易被侵犯。
  D. “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血缘、亲缘、地缘纽带被斩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信任靠制度和契约来维系,需要重构信任。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网络文学作品扬帆出海,吸引大批海外读者订阅。为何这些中国网文小说不仅国内读者爱看,海外读者也频频“催更”,甚至有部分作品进入了欧美主流文化圈?
  专家认为,网络文学受到海外读者喜爱,重要原因在于内容“好看”:一方面跌宕起伏的情节和脑洞大开的设定,为读者提供了缓解压力的休闲方式; 另一方面,融入瓷器、刺绣、戏曲等东方文化元素,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