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560字。
2023-2024学年度朝阳市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关于诗歌,如今人们常常说到的一个关键词是“回暖”或“升温”。这个关键词表达了人们对当下诗歌基于共同感受基础之上的一种判定,也有种种现象可以证实人们的这种判定。
其实,新诗文体形式的发展,从来没有停滞,也从来没有脱离它所处的时代。同时,不只是新诗,当代旧体诗词的写作人数及作品数量同样得到了几倍的增长,旧体诗词的采风、研讨、吟诵等活动也是此起彼伏、层出不穷。
社会在进步,思想在演进,人们在改变着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形成的对于诗歌的成见,能够重新以一种客观、冷静、正常的眼光去看待诗歌和诗人了。越来越多的人,在以诗歌为载体,非常便捷地交流感情,传递智慧,散发温馨,乐享生活。在诗歌面前,人们似乎打破了年龄、职业、地域等种种限制,实现了平等并超越于尘俗之上。
诗歌与新媒体的关系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亲密。如果说10年前网络诗歌海量涌现时,不少人发出的“网络媒体的勃兴挽救了诗歌”之类的断言不无道理的话,那么,今天的微信传播平台,让诗歌进一步活得更加自由、自在和舒适了。诗歌的短小、快捷等文体优势,遇到微信平台,可谓如鱼在水。
还有,电脑与手机的结合、联动,让诗歌呈现了崭新的景观和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中国诗歌网一开始就拥有电脑端、手机端、APP三个端口,随后又申请开设了微信公众号传播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全方位的立体多向传播。中国诗歌网以建设“诗歌高地、诗人家园”为宗旨,以繁荣诗歌创作,发现和培养青年诗人,引领网络诗歌发展方向为己任。中国诗歌网的问世,结束了多年来没有官方诗歌网站的历史。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到前些年的梨花体、羊羔体,诗歌常常遭人诟病,许多诗人也常常不愿意公开承认自己的诗人身份。羊羔体遭媒体热炒的时候,许多人甚至连诗歌文本读都没有读过,就想当然地认为羊羔体完全是不好的、负面的、应该否定的东西。殊不知,一旦接触羊羔体作者车延高的诗歌文本,平心而论,其中不少诗作还是颇具诗意、内涵和境界的。
综上所述,当下诗歌回暖升温的氛围我们不难感受到,其原因也不难找出:有科技发展和新媒体的因素,有诗歌和诗人自身的因素,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有人心变化的因素。有人对新媒体与诗歌发展的关系看得很重,认为技术革命因素对今日诗歌回暖起了决定性作用。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个人觉得技术力量仍然是一种外部因素,最重要的应该是社会环境和人心变化所致。尤其值得欣喜和令诗歌界振奋的,是政府对诗歌文化的高度重视,这对当下诗歌气候的回暖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诗歌的复兴与再度辉煌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摘编自杨志学《当下诗歌回暖与升温》)
材料二:
诗歌在社交媒体的火热发展固然可圈可点,但火热的背后理应给予冷静的思考。
首先,在消费主义的驱动下,诗歌的商业化现象不可避免,主要表现为资本进驻与广告投放。“诗意生活”只不过是一种数字幻境,除去第一条推送,诗歌公众号剩下的内容均是以“诗意”为名的商品营销。正如阿多诺所言:“文化工业为了追逐利润和文化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信传播平台、中国诗歌网站的出现足以证实人们对诗歌“回暖”与“升温”的判定。
B. 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演进,人们能重新以一种客观、冷静、正常的眼光看待诗歌。
C. 阿多诺认为文化商业化,导致了“本真”文化贬值,将其变成了商品。
D. 依托社交媒体的诗歌作品质量良莠不齐,这与诗歌创作与传播的“把关人”缺失有关。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用中国诗歌网的例子证明了由于电脑与手机的有机结合、联动,诗歌呈现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景观和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
B. 在当前,新诗和当代旧体诗词的创作队伍都在不断壮大,诗歌数量迅猛增长,可以预见,这一形势可能会持续。
C. 诗歌公众号的受众常常会忽略诗歌的内容,而去消费读诗的明星,若将诗歌与明星分离,就能够避免诗歌娱乐化。
D. 除付费诗歌专辑外,诗歌公众号推送的诗歌主题依受众喜好而定,这显示了它们并没有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诗歌的商业化”观点的一项是( )
A. 某公众号以“快乐王子——苏轼”为主题,策划了一系列专题推送。
B. 某市开展体验“诗歌诗情”主题活动,推介乡村诗歌文化体验旅游线路。
C. 某食品节以古代名人诗句为特色小吃命名,增强了小吃的趣味性。
D. 某APP将往期诗歌内容制作成有声作品,放在固定栏目,进行展示。
4. 结合材料一,请简要谈谈诗歌回暖的原因有哪些。
5. 人民日报指出:“滤清一切浮华,诗歌的本质和初心不会改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微信传播平台、中国诗歌网站的出现足以证实……”说法错误,文中用新诗文体形式的不断发展和当代旧体诗词的发展证明了诗歌“回暖”或“升温”。根据原文“今天的微信传播平台,让诗歌进一步活得更加自由、自在和舒适了”“中国诗歌网的问世,结束了多年来没有官方诗歌网站的历史”可知,微信传播平台,只是让诗歌进一步活得更加自由、自在和舒适,而中国诗歌网的问世,只是结束了多年来没有官方诗歌网站的历史。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晓风杨柳
唐弢
陶渊明在院子里来回踱步。
他垂着头,显得非常颓唐、瘦弱,肚子是瘪瘪的,那件过分宽大的外衣,和他身体很不相称,脚也似乎有点异样,大概是湿气搔破了的缘故。那只黑狗站在院子尽头的篱笆边,目光随着渊的脚步移动,摇着尾巴。它好像猜不透主人的心思,又似乎正在猜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