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020字。

  16.2《六国论》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小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思厥先祖父
  B.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C.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D.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二、名句名篇默写
  2.名句默写
  (1)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苏洵《六国论》“                !                 ,               ,                   ,              ,                        !”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2)《六国论》的中心论点是“                    ,                   ,                       ”,                       ”。
  (3)《六国论》中借古讽今的语句是“                      ,                ,                    ”。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选自杜牧《阿房宫赋》)
  (二)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选自苏洵《六国论》)
  3.对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阿房宫赋》是一篇赋,铺陈描写,夸张扬厉,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B.《六国论》是一篇史论,阐发观点,逻辑严密,有着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
  C.杜牧,唐代文学家。“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中的“杜郎”指的是“杜牧”。
  D.苏洵,北宋文学家,虽作诗不多,也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名句。
  4.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戍卒叫,函谷举            举:攻占 B.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族:灭族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劫:胁迫 D.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下:降低身份
  5.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B.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C.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7.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苟以天下之大
  A.蚓无爪牙之利 B.夫晋,何厌之有
  C.凌万顷之茫然 D.村中少年好事者
  8.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房宫赋》认为秦统治者骄奢淫逸,滥用民力,致使农民起义灭秦。
  B.《阿房宫赋》认为六国衰亡,秦朝覆灭,其根本原因是拒绝施恩爱民。
  C.《六国论》告诫所有“为国者”,适当时候也要妥协于敌国的“积威”。
  D.《六国论》讽谏北宋王朝要吸取六国灭亡历史教训,不要重蹈六国覆辙。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史事实是否需要判断?答案是肯定的。“史之为用,其利甚博,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对历史事实做出判断,是人们运用历史知识服务于人生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