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6490字。
安康市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1次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深厚、内容丰富,但在进行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缺乏新颖角度而曲高和寡。如何让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跨越历史的时空阻隔,引发普遍共鸣?这是诸多短视频创作者面对的共同难题。
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注重“以古观今”,致力于把中华文化长河的人和物带入当下生活,构建跨越历史、古今互通的共情空间。这些短视频往往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中寻找选题,如“情绪来了怎么办”“当你无可奈何时怎么办”“我们为什么会感到不幸福”等。再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切合的人、事、物,例如苏东坡的故事、李白的诗歌、庄子的言行等来探讨这些问题。于是,这些短视频就能切中当下人们的普遍困惑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使其创作直击现代人的灵魂,具备最大公约数,广泛吸引受众。当历史和现实进行对接,古人和今人展开对话,传统文化中的器物、故事、人物变得鲜活,并借助根植于受众心中的文化记忆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共鸣。
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与当代人共通的精神内核,要注重情感的共通性和凝聚性。而传统文化中的不少故事、诗文、理念等,更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传承、媒体传播等深刻地烙印在大众的记忆中,成为人们知识体系和集体记忆的重要部分。短视频创作可借助优秀传统文化在大众心中具有的超越性的情感动力和扎实深刻的认知基础,善于挖掘其中所蕴含的认知认同、情感情绪、集体记忆等,与当下大众的生存状态、生活境遇和思想观念等建立连接。
短视频创作者可以通过精心选择传统文化中的特定元素,来激活大众的文化情感,从“以古观今”的共情视角,使受众对历史传统的抽象记忆与固有认知,转变为具体的情感体验和认同动力,产生情感共振,从而建构起今古互通、悠远深长的共情空间。
(摘编自张志坚《以短视频构建诗意的共情空间》)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搭乘短视频的“东风”,加速“破圈”,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使得大众通过掌上小屏就可感受到传统文化之魅力。戏腔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热门音乐元素、名师讲解古诗词受到用户热捧、非遗传承人进驻短视频平台……以往“曲高和寡”的传统文化,何以能通过短视频实现“以文化人”,获得众多人的青睐?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认可短视频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且都提到要以短视频构建共情空间。
B. 材料一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比较晦涩难懂,所以这类文化类短视频经常曲高和寡,难以产生共鸣。
C. 材料一认为,传统文化短视频立足当下,从当下人们普遍困惑、广泛关注的问题出发,注重“以古观今”。
D. 材料二认为,很多用户在一个短视频上的停留时间很短,这说明很多用户其实难以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
2.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当下人们的文化需求强调体验感,注重参与性与互动性,这也推动了文化传播的发展。
B. 文化传播不应该提前预设某些明确的受众群体,而应该注重广泛性,扩大传播影响力。
C. 传统文化视频的创作者要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融入大众的体验中,体现大众性的特点。
D. 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在传播过程中要始终追求“破圈”传播,以实现有效传播和意义传达。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主要从注重“以古观今”和注重情感的共通性及凝聚性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B. 材料一第二段,主要从历史和现实对接的角度论证文化记忆怎样产生情感共鸣的问题。
C. 材料二第二、四两段列举详细数字,准确概括了短视频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的现状。
D. 材料二最后两段列举了部分事例,具体分析了一些短视频“破圈”传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4. 材料二充分体现了议论类文章 通俗形象性,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 如果班级将要制作一个有关端午民俗的短视频,我们在制作视频时除了形式方面的因素,还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往往比较晦涩难懂,所以……”错误,据材料一“在进行短视频创作和传播时,往往因为晦涩难懂、缺乏新颖角度而曲高和寡”可知,“晦涩难懂”的并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项偷换概念,因此“所以……”的因果关系也不正确。
C.“传统文化短视频立足当下”错误,原文为“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注重……”,是“有些传统文化短视频作品”,而非所有的传统文化短视频都立足于当下。选项扩大范围。
D.“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不准确,原文“这意味着用户观看短视频的主要目的并非获取信息,而是观看体验”。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A。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狙击手
李培俊
狙击手的步枪一直瞄着敌方阵地。
此刻,天还没有亮透,从泥土深处蒸腾出来的潮湿气息,在夏日的清晨融汇成淡软稀薄的白雾,笼盖着敌我双方阵地的堑壕、弹坑、炸断的树木,一幅朦胧而又模糊的影像,演绎出战争冷铁般的残酷与无情。狙击手天生一双好眼,仿佛从母体落地那刻起,就是当狙击手的料子。他那双微微外凸的眼睛,犹如匕首尖端的锋刃,悄无声息地穿透雾、雨、风、沙,从微小的缝隙间洞穿而过,直达敌方阵地上一草一木。
狙击手心里有一本账,他手里那支七九式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