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730字。

  新教材 统编版 语文必修上册
  第七单元 第14课 教学设计
  第14课 《荷塘月色》
  目录
  一、素养目标
  二、学习资源
  三、教学素养
  四、预习任务
  五、作者背景常识
  六、鉴赏活动
  七、文本研读
  八、文本联读
  第14课 《荷塘月色》
  一、素养目标
  人文主题——自然情怀
  感受自然之美,提升感悟力,激发对自然的珍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树立合理的自然观;探寻民族文化观念和审美心理。
  语文素养
  1.整体感知文学作品,涵泳品味,领悟作品的内涵,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获得审美体验。
  2.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鉴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表现角度和艺术价值有独到的感悟和思考,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
  3.捕捉创作灵感,运用一定的艺术手法,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写作。
  二、学习资源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散文名篇,内容上以写景抒情为主,兼及议论和抒情。
  1.两篇现代写景抒情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
  这两篇散文均为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都在景物描写中融入真挚的情感,调动各种感官,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描摹景物,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同时,两篇文章具有高超的语言艺术,锤炼词语,选用句式,或朴素典雅,或庄重华丽,都生动传神,富有诗意,与文章的情感融为一体。
  2.一篇当代写景抒情散文:《我与地坛》(节选)
  作者在清明如静水般的行文里,在景物描写和对往事的追忆中,穿插了富有哲理的语句,表达着对人生的感悟、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母亲深沉的怀念之情,整篇文章弥漫着作者伟大的人格力量。
  3.两篇古代山水游记散文:《赤壁赋》《登泰山记》
  这两篇文章都是古代写景抒情的名篇,在写景、叙事以及抒情(说理)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文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写景状物的同时,反映了作者的审美倾向和人生思考,折射出民族的审美传统。
  三、教学素养
  1.体悟作者的内心世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分析表达技巧。
  3.赏析散文细腻、传神、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每个人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景,寻找与自我精神相契合的山水。郁达夫不远千里,自杭州赶到青岛,又自青岛赶到北平,就是要“尝一尝”故都的秋味;朱自清独自一人来到清华园的荷塘,就是要在自然和谐的月色中,寻找心中的宁静。让我们与郁达夫、朱自清二位先生相约北京,去寻找他们心中的“风景”吧!
  四、预习任务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煤屑(xiè)   幽僻(pì)     霎时(shà)    蓊蓊郁郁(wěng)
  袅娜(niǎo)    梵婀玲(fàn)(ē)     敛裾(jū)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