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550字。
赤壁赋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赋”的体裁特点。
2、通过翻译课文1、2段,掌握文言文重点字词知识,梳理1、2段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赋”的体裁特点。
教学难点
翻译课文1、2段,掌握文言文重点字词知识,梳理1、2段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这是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分析了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后,得出的苏轼真正走向了成熟的结论。今天我们就来领略前《赤壁赋》这篇千古绝唱的独特魅力。(板书课题)
二、 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学习目标: 1、了解“赋”的体裁特点。
2、掌握课文1、2段重点字词知识,梳理1、2段内容。
第一个小循环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一
阅读教材书P118页中1、2段内容(2分钟)通过阅读阅读,看同学们能找到哪些知识点,你认为哪些是重点、难点、困惑点?
四、出示自学指导一(2分钟)
自主阅读《导学案》P184页有关本课“识作者”“知背景”“晓常识”的知识讲解,完成下题。
1.苏轼:字_______,号_________,四川眉山人,______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________、弟_______并称___________,同在“________________”之列。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2.此诗写于,苏轼因__________,被贬________时所作。
3.“赋”的体裁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侧重于写景、抒情。
五、自学展示,精讲点拨一
1、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苏洵 苏辙 三苏 唐宋八大家
2、乌台诗案 黄州
3、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第二个小循环
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二
阅读课文(3分钟)梳理1、2段内容,通过阅读课文,解决下列问题。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10分钟)
朗读《赤壁赋》前两段,自主翻译,找出翻译过程中的知识点。完成下列各题。
1、认真朗读《赤壁赋》前两段,结合课下注释翻译1、2段。
注意:
(1)实词:少等。
(2)虚词:之、而、于、乎等。
(3)通假字:冯、属等
(4)古今异义词:白露、茫然等
(5)特殊句式: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凌万顷之茫然
渺渺兮予怀;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