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680字。

  安徽省2024-2025学年高一10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工匠精神既有传承性,也有时代性。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与职业道德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从价值取向上看,二者有着共通性。“摩顶放踵利天下”“兴天下人民之大利”,这是中国古代班墨匠心文化所积极倡导的利他精神,也是“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的最高表现。任何职业都必须忠实地履行其社会职能,通过劳动实现自我价值或人生价值,这是工匠精神的本质内涵,也是职业道德的基本价值。职业道德为人们的职业活动提供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职业发展,也塑造着整个行业的文化和声誉。工匠精神鼓励个体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通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在其行业、领域内脱颖而出。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都是在承担社会义务与责任的同时,使个人的才能与价值充分实现。
  从内容要求上看,二者具有互融性。“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敬畏所从事的职业,就会表现出专心致志的态度与行为;“志不强者,智不达”,专心致志地做事,聪明才智才能发挥作用。执着专注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境界,一丝不苟的行为,追求卓越的品格,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与新时代职业道德所要求的“诚实守信”“热情服务”“办事公道”等要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当一个人具备执着专注的态度时,就会以高质量和高标准的要求对待工作,达到“诚实守信”“热情服务”的效果。当一个人专注于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尽职尽责做好时,就不会因服务对象的不同而提供不同质量的服务,就会体现出“办事公道”的职业品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当工作不再是一种外在于自身价值和追求的“劳动”,而成为一种乐趣时,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就与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要求完全融为了一体。
  从功能作用上看,二者有着互促性。“贡艺既精苦,用心必公平。”做事必须精益求精,做人必须公正公平。中国古代匠人就主张应“正德、利用、厚生”。一方面,职业道德是对从事某种职业的群体的道德要求和规范,可以为工匠精神提供价值指引。职业道德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与职业价值融合起来,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奠定价值基础。另一方面,工匠精神所蕴含的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等品质,对培养从业者的敬业意识、乐业精神、精业品质具有支撑作用。熟练掌握技能的人会更完整地感受和更深入地思考他们正在做的事情,有助于深刻理解职业的价值,从而为处理好各种职业之间的关系奠定基础。将凝聚着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中,培养工匠型人才,对于弘扬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营造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具有重要作用。
  职业道德为各行各业的从业者提供与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职业价值与理念,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奠定价值基础。新时代,应把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在职业道德教育中融入工匠精神,在大国工匠培养中贯穿立德树人要求。
  首先,以“劳动光荣”“奉献社会”的职业价值观引领工匠精神培育。崇尚劳动,在平凡的岗位上通过劳动奉献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是新时代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所倡导的职业价值观。当今社会,实业界急需有理想、懂技术、会创造、敢担当的产业工人大军,打造“中国智造”“中国服务”等品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在全社会倡导劳动光荣、奉献社会的职业价值观,鼓励人们在平凡的岗位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其次,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道德教育。每一种职业的存在都是基于其特殊的产品为社会所需要。职业道德关注职业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其最核心的要求就体现在产品的精益求精上。让职业对象发自内心的满意是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其前提就是产品的质量保障。离开了每一职业所提供的特殊产品,职业存在的必要性也就丧失,也就不需要处理各种职业关系的职业道德。因此,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工匠精神都是其普遍与基本的要求。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操守,有助于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推动我国科技、教育、经济、文化以及服务行业立于世界先进行列。同时,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从业者敬业、乐业的态度和品质,让从业者从平凡的工作中体会到非凡的成就,获得自我价值实现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最后,将职业责任内化为各行各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驱动力。“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无论拥有多么先进的技术,必须依赖高技能人才,才能转化为优质的产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高素质”内在地包含了“有理想”“有责任”“有担当”。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都是在平平淡淡的日常工作中时刻体现出来的优秀素质,其核心是职业责任。应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当班的事”的职业责任培养作为工匠精神培育与职业道德教育的着力点,使之成为各行各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驱动力。
  (摘编自鄯爱红《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职业道德为职业活动提供伦理准则和道德规范,可以使个人的才能与价值充分实现,也能影响整个行业的文化和声誉。
  B.当一个人具备执着专注的态度,高质量、高标准对待工作,便可达到“诚实守信”“热情服务”的效果,这体现了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的互促性。
  C.工匠精神既催促工作者承担社会义务与责任,也鼓励他们完善自己的技能,深入思考他们正在做的事情。
  D.中国要打造更多的“中国智造”“中国服务”等品牌,就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着力培养有理想、懂技术、会创造、敢担当的职业人才。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保持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敬畏,以专心致志、执着专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职业,这是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共同的要求。
  B.一个人如果能够熟练掌握某种职业技能,那么将有助于他对自身职业的深入理解,进而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自豪感。
  C.无论从事哪一种职业,都必须把工匠精神作为基本的职业要求,否则不能培养出从业者敬业、乐业的态度和品质。
  D.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是各行各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职业道德应成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3.下列对“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是人们在履行社会职能、展现自我才能与社会价值过程中的共性追求。
  B.职业道德和工匠精神都能使个人的才能与价值充分实现,所以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与新时代职业道德的要求有着内在的一致性。
  C.职业道德可以为工匠精神提供价值指引,而工匠精神为从业者涵养职业道德提供精神支撑。
  D.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互相交融、彼此促进,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所需,发展职业道德也是社会所求。
  4.本文多处引用古代典籍中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
  答:______
  5.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职业教育工作时曾明确指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假如你是一位职业学校的校长,请谈谈本文对你在“职业教育”方面的启示。(6分)
  答: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同是门前一条河(节选)
  刘澍德
  散会了,苏震九急匆匆向家里走。他步迈得大,手甩得高,到了门口,腾地跳进堂屋,脚步还没放稳,就大喊一声:
  “奶奶!”
  奶奶霍地全身一哆嗦,就像凭空听见一声炸雷那样。她正蹲在灶台角落里,闭起眼睛等候着水涨饭熟。她睁开老眼,知道什么事也没发生,就说:
  “你这造孽的小子!看,奶奶的魂险些让你吓走啦!”她做出生气的样子,眼睛怒视着震九。骂完了,不由呵呵地笑起来。孙子像打架得胜的小公鸡,插着两条胳膊,眼睛闪光,精神抖擞地站在面前:
  “奶奶,我们要在门前给你造出一条河!”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