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5410字。
2024年湖北部分名校高二10月联考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2024年 10月10日上午9: 00-11: 30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园林是文人读书治学的场地、修身养性的乐土、结社雅集的处所和文学创作的基地。园林的文学书写种类多样,异彩纷呈。园林中的建筑题名、匾额、对联等或取材于名诗文,或出自文人之手。文学史上众多美文意境与文学家的高雅情致,皆成为中国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拙政园来源于《归园田居》的“守拙归园田”; 拙政园的留听阁用李商隐“留得枯荷听雨声”的诗意。园林散文、题园诗赋是古典文学与园林的另一种结合形式,如《阿房宫赋》《醉翁亭记》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汤显祖笔下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笔下“大观园”更是将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推向了高潮。
(摘编自袁圆《从<红楼梦>大观园看中国古代园林的文学书写》)
材料二:
以自然风景著称的古典园林的最大特点,是真实地摹写了自然山水之美。然而作为一种艺术,园林不是机械地照搬自然,而是经过艺术的再创造,从而表达造园家的主观情思和理想真实。欣赏园林,即欣赏园林表现出的造园家的审美情趣,及由此情此景交融形成的抒情意境。造园家组织安排山水建筑所用到的物质的线条、体形、质感和色彩,是自然符号; 而园林风景的题名、匾额、楹联等,应用的是文字形式的诗句词章,是人为符号。
遍布我国大江南北的风景区和园林,历来都用简练的诗一般的文字点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古代园林为文人提供文学创作的基地,同时文人的高雅情致与美文意境也成为古代园林的造景依据。
B.造园家造园时通过题名、匾额、对联等文学书写形式,使物质与精神互为生发,相得益彰,较好地表现出造园家的审美情趣。
C.拙政园的“拙政”源自“守拙归园田”,这个命名也意味着“人为符号”对“自然符号”所组成的园林景色进行了鉴定。
D.《红楼梦》第十七回中关于匾额和对联命名的记述,展现了园林命名不仅要有细致的审思,还要追求文辞华美。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园林创作中以诗概括意境,据此推敲具体风景的布置,这与诗歌创作中选择意象表现意境有相通之处。
B.游客对园林景色的观赏会受到自身经历和文化修养等的影响,产生不同的观感,这是命名题对带有强制性的原因之一。
C.构园物质的线条、体形等自然符号很难完全地表情达意,因此需要用题名和匾额等人工符号来直接接近自然符号,弥补它的不足。
D.拙政园的远香堂和留听阁,均为赏荷之处,虽题名不同,但都能使游者入其地,览景而生情,增加审美感受。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园林的文学书写”的一项是( )(3分)
A.古典园林中洞门有种“穿越”性,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与古人造园反复借用的“桃花源”意境有关。
B.拙政园的与谁同坐轩源自宋朝苏东坡的词“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将游者与风月融为一体。
C.苏州名园狮子林正厅里的《五松图》,苍劲青翠,正好与园内松景对应,体现了狮子林的设计者之一元代著名画家倪瓒卓尔不群的魅力。
D.扬州个园假山上的住秋阁前题有郑板桥所题楹联“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梅花蕊上寻”,巧妙道出四季景色变幻和光阴流转,可见园主的妙思和情趣。
4. 请分析材料二画横线的两处短语在文段中的作用。(4分)
5. 材料三中桥上亭的拟名先是“翼然”,后改拟为“泻玉”,最后改拟为“沁芳”。请结合材料二的观点,对三个名称进行评价和分析。(6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曙光刚刚染红萨崩山上的天空,暗蓝的海面已揭开黑色的夜幕,只等第一道阳光射到,就将闪出欢乐的光芒。
船在伯爵码头靠了岸。码头上来往着灰制服的陆军、黑制服的海军和穿着杂色衣衫的妇女……在那位戴着洁白手套的过路军官的脸上,在那个坐在防寨上抽烟的水兵的脸上,在那些的少女们的脸上,你都可以看到同样的神情。
是的,您要是第一次来到塞瓦斯托波尔,您准会大失所望! 不论从哪一个人的脸上,您都找不到惊慌和狼狈的神情,甚至找不到热烈、果断或者准备牺牲的神色。您看到的只是些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