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60字。
2024年秋实验中学第一阶段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运用(2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⑴___ 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⑵___ ___,松柏有本性。(《赠从弟》)
(3) ,志在千里; ,壮心不已。 ( 《龟虽寿》 )
(4)《野望》一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 。 ”
(5)“乡愁”是萦绕在诗人心头挥之不去的情结。崔颢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即景生情,抒发了 ? 。”的情怀;
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以“ , 。”
表达了自己初离故乡,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10分)
中国传统舞蹈 甲 (A.承接 B.承载)着灿烂文明、维系 ① (A.jì B.xì)着民族精神,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从《唐宫夜宴》到《只此青绿》,越来越多的艺术团队 乙 (A.不约而同 B.不由自主)地从古代国宝中寻求灵感。这些舞剧不仅是中国舞蹈人达到的艺术高峰,更是中国当代舞蹈创新探索的尝试。像是拂绿大地的“报春花”,它们于江山无恙与岁月静好中, 丙 ,为中国舞蹈创作提供了一个富有指标意义的历史zuò ② (A.坐 B.座)标。
(1)为文中①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根据拼音为文中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只填序号)(2分)
①处: ②处: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选项,分别填入甲、乙处。(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
(4)下列三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将经典聚焦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②舞就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中国古代造物文化演进的双重伟大
③剥离了喧嚣浮躁与虚妄功利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二.阅读理解(70分)
㈠ 阅读诗歌《使至塞上》,完成3-4题(6分)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 对诗句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首联开篇点题,交代作诗缘由,“单”字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B.颔联“征蓬”和“归雁”是边塞诗中寄寓作者情感的常见景物。
C.颈联以传神洗练的笔墨描绘了“大漠”“长河”奇特壮丽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作者对边塞将士的赞美、对边塞生活的热爱。
4、 本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誉为“独绝千古”,请简要说说好在哪里?(3分)
㈡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7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三峡》)
【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丙】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场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是指云。
5.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4分)
①略无阙处 ②虽乘奔御风
③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