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320字。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测试模块:必修上册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第一至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作为唯一没有中断的伟大古老文明,中华文明有着明显的特殊性,在世界文明史上独树一帜。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明以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形态为人类社会留存下极为珍贵且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既彰显着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所具有的文化主体性和文化自信,又体现了中华文明在与全球文明交流互鉴过程中突出的包容性,蕴含大量美学、史学、哲学等人类共通价值,构成了中华文明故事的基础。我们要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在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过程中,以文化遗产为源头活水的中华文明故事,其内涵的深刻性、形态的多样性,成为国际传播舞台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
由于历史原因,在国际传播场域中,中国故事一度由“他者”言说,进而形成了以有色眼镜看中国的“西方版故事”,各种有意曲解、误读中华文明的论调层出不穷。中国大地上的文化遗产,镌刻了中华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变迁印记,这些经由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科学严谨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是对舆论场中不实言论的有力驳斥,是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现实例证。在国际传播舞台上,文化遗产是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重要载体与现实基础。在以社交媒体为主要媒介的国际传播场域中,我国文化遗产具有极大的国际传播价值,需深入挖掘、系统梳理文化遗产所具备的多模态呈现方式,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具备最广泛的世界意义与全球价值。文化遗产记录着中华民族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与全球文明的交往史,尤其体现了中华文明对其他文明起源与扩散的正向作用,成为彰显中华文明世界价值的具体体现。广布于中国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映射着以“和合文化”为重要特征的中华文明对于人类社会进步所具有的巨大推动性作用,在全球性层面上对中华文明的意义予以观照。这是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又一依托,也是开展中华文明故事国际传播所寻求的世界“共通性”所在。
中华文明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与重要途径。保护传承好文化遗产这一中华文脉,是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起点,是中国在国际传播舞台上参与国际话语权竞争的基础,更是在新时代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凝聚磅礴奋进力量的基石。
(摘编自陈强《善用文化遗产资源,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材料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历史文化遗产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我们必须深刻认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从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自觉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华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以物质性和非物质性两种形态为人类社会留存下来的宝贵财富,构成了中华文明故事的基础。
B.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佳方式,中华文化遗产内涵深刻,形态多样,能够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C.我们只要能够保护好和传承好老祖宗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就能让中华文脉绵延赓续,文明薪火代代相传。
D.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需要我们将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润泽人们的心灵。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相关专家、学者通过严谨考证中华文化遗产后得出的结论,是对国际上有意曲解、误读中华文明的有力驳斥。
B.在以社交媒体为主要媒介的国际传播场域中,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应当充分利用好中华文化遗产所具有的多模态呈现方式。
C.中华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与不可替代性,这决定了我们要始终把继承放在第一位。
D.在当今社会,合理利用中华历史文化遗产,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在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等方面的作用。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一中所阐述的“文化遗产”与“中华文明故事”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3分)( )
A.文化遗产资源是讲好中华文明故事的依托。
B.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文明故事的规范要求。
C.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文明故事的现实例证。
D.文化遗产资源是中华文明故事的源头活水。
4.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来增强说服力?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是一位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肩负着参政议政的职责,请你结合材料,就“文化遗产保护”向政府部门、社会大众各提一条建议。(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小巷深深
胡玲
老街的清晨,阳光穿过古榕树的枝叶,照在地上明晃晃的,像撒了一地碎玻璃。
她披着一身阳光,提着一份肠粉和一杯豆浆,钻进路边的小巷。幽深狭小的长巷生长着许多寂静挺拔的古榕树,葱茏的绿意中,掩映着一间沧桑的老屋。
她用钥匙打开斑驳的木门,鱼儿般闪进屋内。里屋卧室,老太太躺在床上安详熟睡。她静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看着老太太,像母亲凝望着熟睡的婴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