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090字。
青海省海北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是一个关注农村、研究农村、理解农村绕不开的基础问题。追溯学术传统,提及乡村社会的研究,则必须言及《乡土中国》。费老提到“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这个“土”是关键词,它揭示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土土的”。
那么,“土”意味着什么?
一、“土”意味着土地。乡里人世代靠着土里的庄稼为生,不像游牧业者逐水草而居或像工人自由搬迁。乡土社会安土重迁,以农为主的特性也就决定了社会人口的非流动性、相对固定性。
二、“土”意味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农民的活动范围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小到三两口的小村,大到千百户的大村,基本上就在一个地方相互接触、过日子,保持着社会空间的地域性。
三、“土”意味着“土气”,土生土长。“土气”是一种熟悉的亲切,是“自己人”的感觉。人的一生在村庄度过,重大仪式由村民们见证和参与,乡村形成了一个“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如此,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社会关系是熟悉性的、信任性的,由内而生发出一套稳定持久的社会秩序。
当下,中国处于大转型时期,理解这一时期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就需要与时俱进、观照现实的新思路,而贺雪峰的《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注解。
“新”是指向什么呢?
一、农民们的生产方式与生计来源呈现“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一方面,家庭中年龄较大的父母在家务农;另一方面,年轻子女外出务工经商,农村流动人口主要以青壮年为主,动态收放、平衡自如。
二、农村的社会类型既有别于传统的熟人社会,也不同于完全的陌生人社会,而是介于“熟人—陌生人”二元之外的第三种可能:半熟人社会。在转型期,青壮年长期在外,缺少共生共情的村庄经历,很难理解村庄规则习俗,渐渐对村庄的主体感就减弱了;此外,地方性共识逐步丧失,致使村庄规范越来越难以约束村民行为,村庄内生秩序能力逐渐消失。
三、村庄社会结构存在鲜明区域差异,不同村庄结构衍生出不同行为逻辑,以致村民个性和交往方式呈异质性。
毋庸置疑,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
(摘编自《中国乡村社会:从“乡土”到“新乡土”》)
材料二:
春节回到家乡盐城,在享受亲情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家乡的美丽、时尚与生机。曾经的苏北农村革命老区,正在加速转型为一座现代化的美丽城市。
切片一:天更蓝地更净。大年初一、初二,盐城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杂质,记者在街头随手拍下一张张图片,都有满溢的“水晶蓝”。而大街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土社会”中的“上”可以指乡里人世代以上地为生,且安土重迁,上生土长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熟人社会中。
B. 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生产方式、生计来源以及社会类型和村庄社会结构都不同以往。
C. 恩施州生活环境的成功改善,主要得益于争取到了上级资金,也得益于不放过小问题,紧抓大问题,渐次推进工作。
D. 社会建设离不开政策的支持,盐城的“禁放”“禁赌”等各项措施,对盐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十分有利。
2. 下列对材料论证方面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分条列举,条理清晰,结构分明,利于读者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B. 材料一运用了引用、对比、因果等论证方法,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C. 材料二运用生活场景特写镜头来展现乡村 现代化转型,直观、亲切。
D. 材料三注重方法和具体措施的结合,以事实为依据,论证很有说服力。
3.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乡村城市化将成为一种趋势,只要处理好环境问题,提高居民收入,鼓励年轻人返乡创业就可以实现。
B. 现今农村社会类似“半熟人”社会,这与青壮年外出务工有关系,乡村内生秩序将越来越没有约束力。
C. 返乡创业不仅可以缓解大城市的资源紧张等问题,也可以促进人员的就业,还能助力乡村更好地发展。
D. 让一些有代表性的非遗文化从田间地头逐步走向舞台,给这些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恩施州的做法值得借鉴。
4. 三则材料写作内容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
5. 某市下辖A县将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请结合材料,为其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该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主要得益于争取到了上级资金”错误。从原文“2009年以来,恩施州将‘个别试点+全面铺开’相结合,采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方式,截止到2013年共争取上级资金累计4.10亿元,从小问题入手,渐次改变面域生活环境。最终,恩施州69个美丽乡村村容村貌实现‘旧貌换新颜’,村寨环境改善特别明显,村民生活空间变得整洁、靓丽,层次感增强”看,恩施州生活环境的改善,原因多方面,但没有陈述原因的主次,选项“主要得益于”的说法无中生有。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鹅公坪
聂雄前
①“哭脸巴,轧棉花。三斤籽,两斤花,到屋后菜园里摘黄瓜。黄瓜冇打花,回来还是个哭脸巴。”生命的第一声啼哭,是快乐还是哀伤?谁都不知道。大概四五岁的时候,我就熟悉了这首童谣。鹅公坪上,只有我和长斌是娇滴滴的哭脸巴。哥哥差不多大我十岁,父母每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