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975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先秦的儒家和道家都长于直觉的辩证思维,后期墨家与名家(主要代表人物为惠施、公孙龙)则特别发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提出了一系列富于思辨精神的逻辑命题。但两汉魏晋以来,儒、道、释三家互补成为影响中国文化的主流,而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的认知方法去认识,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由此,也就形成了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轻逻辑思维的特点,一般缺乏严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论探索,更欣赏和满足于在模糊笼统的全局性的整体思维和直观把握中,去追求和获得某种真理和领悟。
如钱穆所说:“东方人好向内看,而西方人则好向外看。……因此太抽象的偏于逻辑的思想与理论,在中国不甚发展,中国人常爱在活的直接的亲身经验中去领悟。”中国文化重直觉感悟、轻逻辑思维的传统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其长处是对世界、对事物容易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具有较长远的历史眼光,不狂躁,不玄想,重经验,好历史,民族心态总的讲比较冷静、沉稳,能够比较从容地应付历史的大灾大变,使民族文化不断延续、发展。其短处则在于由于轻逻辑思维,不善于作抽象的思辨,缺乏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精确性,不容易形成科学的观念,不容易建立起对世界、对事物的有理有据的科学认知。
(摘编自《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特色》)
材料二:
儒家在许多方面都是自命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无需客体认可。所以,儒家从学理依据周礼之外,其余的内容不是客体社会需要,而是自我命名,先规定,后存在的。
儒家的学理错误是自命无证。这会导致错误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强调对世界、对事物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而不是穷根究底,所以民族心态总是冷静沉稳。
B. 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现代性的特点是主观的东西必须被客观证实才能有效,客体认证大于主体自命。
C. 现代性体系下的年轻人“未老先衰”,他们没有古人少年时的疏狂,也没有古人的诚信,但总体上建立了个人认知的可信度。
D. 材料三认为应发挥道文化的优势来驾驭器物之用,这里的“道”与材料一中“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在内涵上一致。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虽然墨家与名家发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提出了富于思辨精神的逻辑命题,但它们未成为中国文化主流。
B. 儒道释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把主客体当下冥合 高峰体验推到极致,肯定直觉、顿悟的认知方式。
C. 儒家学理错误会导致错误的学风,只要主观意志,无需客观实践,朱熹格物致知说却基本导向客体认证。
D. 由于古典时期言辞与现实的背离,古人言辞散漫,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造成整个传统文化的自命无证。
3. 下列选项,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轻逻辑思维”特点的一项是( )
A.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察其如命何!”
B. 《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C.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D. 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4. 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请简述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如何看待用“工具理性和客观化的理性”来评判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概括信息的能力。
A.“总是冷静沉稳”错误,原文是“总体而言比较冷静、沉稳”。
C.“也没有古人的诚信”错误,原文是“现代性虽然看似缺少了古人所谓诚信”。
D.“这里的‘道’与材料一中‘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在内涵上一致”错误,材料三中的“道”属于哲学范畴,而材料一中的“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属于现代科学的范畴。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火
王愿坚
林大妈住在东山岛的一个小山上,林大妈的屋后有一片竹林。她和小儿阿根,就靠这片竹林过日子。林大妈这片竹林,地面虽然不大,竹子可长得挺旺,远看,青艳艳的一片,像一块绿油油的大绒毯;近看,一棵挨一棵,密密麻麻的,像一片大篱笆。
林大妈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背弯、眼花、牙也掉了半嘴。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