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000字。

  泸州市高2022级高二上学期末统一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把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心理学家保罗•罗辛设计出了一个测试人类厌恶反应的有趣实验:他向被试者展示了一个刚刚打开包装的崭新便盆。他反复说明,这个便盆从未被人使用过,被试者也完全相信这一点。接着,他把苹果汁倒进便盆,邀请他们饮用。
  大多数人拒绝了邀请。这不是根植于基因中的内在反感。我们的祖先会心甘情愿地用这个形状方便、从未用过的器皿来饮水。不过,我们已经将这个物体与尿液强烈地联系在了一起,因此我们无法用它来饮水。罗辛的被试者对于这个想法感到恶心,“尽管他们知道它是崭新的,没有尿液,没有受到污染”。
  物体并不仅仅是物体——它拥有背景,这影响了我们对它的看法。如果罗辛的某个被试者被困沙漠,没有水源,然后看到一个装满苹果汁的便盆,他会毫不犹豫地将其喝下去。
  我们对于许多物品的反应主要取决于背景,而不是物品本身。想象你拥有一块名牌手表。如果你们单位的其他5个人戴着同样的手表,你会如何看待它?如果你发现它的制造公司以逃税著称呢?如果你在一则新闻中看到你所厌恶的名人戴着同样的手表呢?物品本身并没有改变,但它受到了背景的影响。同样的道理,如果一只古老的银叉曾被希特勒使用过,它对收藏者的吸引力可能会变大或变小。
  如果对于一个物品的物理描述是一个真相,那么这个物体各种可能的背景就是可能使我们产生不同反应的竞争性真相。
  1947年2月,一个自称匈牙利没落贵族的人住进了哥本哈根的一家酒店。他的故事很悲惨:他那些出身高贵的家人被纳粹党屠杀,他们的大量土地和财产被苏联人没收。他本人在战争中的大部分时间里生活在德国集中营。他在盖世太保审讯期间折断了一条腿。他用缝进外套里的一些钻石贿赂边境守卫士兵,这才逃出了苏维埃控制的东部阵营。他在这个世界上只剩下了5幅毕加索的油画——这是他的贵族家庭曾经拥有的巨额财富的最后残余。
  在绝望中,他不得不将其卖掉。交易商邀请专家鉴定了这些油画。很快,它们被判定为真迹。最终,斯德哥尔摩一家美术馆同意以6000美元购买这些油画。难民获得了一张支票。收款人一栏中是他给出的名字:埃尔米尔•德•霍利。
  这家瑞典美术馆以及接下来几十年的其他许多艺术品买家不太走运,因为这个自称德•霍利的人是一个伪造大师。这些油画不是毕加索的作品,而是德•霍利本人在几个小时之内创作出来的。他伪造了几百幅艺术作品,上面带有马蒂斯、毕加索、莫迪里阿尼、莫奈和德加等人的签名。
  德•霍利没有复制当代艺术作品。他的策略是创造可能出自著名艺术家手笔的新作品。他总是小心地使用古老的帆布、画框和纸张,有时还会购买古老的油画,以便利用它的画布,或者从古书上撕下空白页面,用于伪造素描。他对现代主义大师模仿得惟妙惟肖,专家们很少能够分辨出二者的区别。一位纽约美术馆所有人宣布:“在艺术上,德•霍利比马蒂斯更像马蒂斯。”
  毕加索真品和德•霍利伪作的物理差异的确微乎其微。不过,前者可以卖上数百万美元,后者的价值则小得多。那么,大师原作的真正价值到底是什么呢?
  原作的巨大价值不在于它的物理实体本身,而是在于它的背景——它的来源、故事、品牌、稀缺性、独特性。它的帆布和颜料最多值几千美元,它的背景价值则超过了1.79亿美元。同仿作相比,被我们视作著名艺术家真迹的艺术品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快乐。得益于神经科学最近的发展,研究人员可以监测与“享乐价值”有关的大脑区域的活动。一个团队要求被试者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仪中为一系列抽象画评分。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半数画作来自颇具声望的美术馆,另一半画作则是由研究人员用计算机生成的。
  被试者对“美术馆”画作的平均主观评分高于“计算机”画作,这一结果并不令人吃惊,尽管这两个标签是随机分配的。在进行美学判断时,人们很难抵挡如此强烈的背景标签的影响。不过,真正令人大开眼界的是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数据。当被试者观看“美术馆”画作时,与享乐价值有关的大脑区域表现出了更强的活动:同他们眼中来自研究人员的画作相比,被他们视作艺术家真品的画作给他们带来了更大的快乐。所以,美术馆为那些被参观者认可的艺术家的作品支付更高的价格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些名人背景可以为帆布和颜料添加可以测量的享乐价值。
  遗憾的是,德•霍利没有活着看到他的作品被人模仿。他在1976年被指控欺诈。面对被引渡至法国的命运,他服用了过量的巴比妥酸盐,死在了伊比萨。
  (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
  材料二:
  对于很多人来说,收藏书画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源于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们喜欢书画作品所传递的文化、艺术和历史背景,喜欢作品所展现的美感和情感。
  然而,也有许多人收藏书画是出于功利心的考虑。他们关注的是书画作品
  1. 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多数人拒绝了保罗•罗辛的实验邀请,与他们基因中的内在反感相关。
  B. 一只曾经被希特勒使用过的古老银叉,会明显地增强对收藏者的吸引力。
  C. 为了卖掉毕加索的油画,埃尔米尔•德•霍利虚构了自己的悲惨经历。
  D. “美术馆”画作的平均主观评分高于“计算机”画作在于其背景标签。
  2. 根据两则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由一个有趣实验引入话题:我们对许多物品的反应主要取决于物品背景。
  B. 材料一结尾表达的“遗憾”传达出作者对埃尔米尔•德•霍利强烈的批判。
  C. 材料二的作者主张书画收藏者应更加注重情感和兴趣,而不是出于功利心。
  D. 两则材料都有谈及背景对收藏者的影响,但论述重点不同,论述目的各异。
  3. 下列不符合材料二所说的“艺术追求和文化传承”的一项是(   )
  A. 新绛县农民收藏家杨富荣创建了红色收藏馆,馆藏了陈旧的军服和兵器、珍贵的奖章和纪念章、毛主席塑像等,即使经营困难,也拒绝出售。
  B. 收藏家郑振铎一生致力于收藏珍贵典籍、陶俑,面对战争、贫苦、利诱,他都誓死捍卫珍宝,遗言将藏书全部捐献国家,体现了高尚的情操。
  C. 民国时首屈一指的收藏大家庞元济毕生以收藏为人生目标,他通过收藏培养了许多青年一辈的书画家,成就了民国时期许多艺术大师。
  D. 埃尔米尔•德•霍利称自己 财产只剩下了5幅毕加索的油画,是他的贵族家庭曾经拥有巨额财富的最后残余,并高价出售了这些油画。
  4. 材料一开篇介绍了心理学家保罗•罗辛的实验,请简要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5. 材料一在论述观点的过程中,是怎样展开论说思路的?请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与他们基因中的内在反感相关”错误,原文说的是“这不是根植于基因中的内在反感”。
  B.“会明显地增强对收藏者的吸引力”错误,原文说的是“它对收藏者的吸引力可能会变大或变小”,选项只说了一面。
  C.“为了卖掉毕加索的油画”有误,这些油画是埃尔米尔•德•霍利伪造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赚钱;另“虚构了自己的悲惨经历”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1947年2月,一个自称匈牙利没落贵族的人住进了哥本哈根的一家酒店。他的故事很悲惨”,原文没有提到这些经历是否是虚构的。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薄如蝉翼
  朱以撒
  一年来,阿黄送了我不少东洋纸,丰富了我藏纸的种类。她自己不谙八法,却对纸有一种过人的嗜好,即便价格不菲也解囊收入。有时人的爱好就是如此,收藏了欣赏或赠送朋友,自己是不使用的,由于不谙八法,一下笔就可惜了。好在阿黄在这方面及时地出现了接班人,她的女儿考上了大学的书法专业,这些纸才有了使用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