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0450字。
2023-2024学年云学名校联盟高二年级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2024年1月26日09:00~11:30
满分:150分 时长: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所谓文学景观,指的是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自然或人文景观。
②文学景观的生成离不开古典文学。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从形成因素考察,一个文学景观的生成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名篇效应、名人效应或叠加效应、当然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所谓名篇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依托一两篇著名的文学作品而名闻天下。比如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人尽皆知,苏州的寒山寺因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垂千古。名人效应,指文学景观的生成是因为著名文学家的名气而蜚声中外,正如明代袁中道说:“名人托迹之地,江山千载犹香”(《东游记》其十三)。比如敦煌的阳关,因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人尽皆知;绍兴的沈园,因陆游与唐婉的爱情而代代相传。而叠加效应,指文学景观在生成后,随着时间的流逝又不断被后人题咏,最终形成了闻名遐迩的文学景观。比如岳阳楼的名气是在不断累积和提升的,先由唐代诗人李白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后定名,继之为杜甫的《登岳阳楼》,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明代袁中道的《游岳阳楼记》等,岳阳楼的大名历久弥新。还有一些文学景观是名人名篇的综合效应,或其他两至三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情况较为复杂。比如宣城的敬亭山本来声名不显,后因谢脁的《游敬亭山诗》以及李白在《独坐敬亭山》诗中提到“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而著称,可以视为名人效应和叠加效应的综合体。由此可见。古典文学作品的流传催生了文学景观的形成与文学景观内涵的不断丰富。
③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文学创作与文学景观之间关系密切,正如尤侗所言:“山水文章,各有时运。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尤侗《天下名山游记序》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这些文学作品因文学景观的存在而代代相传,并逐渐凝固为一座城市或一个地方的集体记忆,而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文学景观的概念可知,文学景观包含了具有文学属性和文学功能的人文景观。
B. 文学景观的生成有名篇效应、名人效应或叠加效应三种情况,也存在两种或三种效应的综合体。
C. 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形成广泛的影响。
D. 潇湘八景从时间维度(宋元明)和空间维度(越南、日本、韩国)看,都能说明文学景观推动古典文学的传承与发展。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采用举例论证,如《滕王阁序》《枫桥夜泊》《送元二使安西》等都能显示古典文学赋予文学景观生命与内涵。
B. 本文采用引用论证,如引用尤佩所言“山水文章,各有时运。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来论证文学创作与文学景观之间关系密切。
C. 本文采用道理论证,如阐释当下对文学景观进行保护与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时,分两点讲道理。
D. 本文采用因果论证,如文学景观逐渐成为该地的地域象征和文化符号,故而文学景观不仅仅是空间层面的存在,更是时间层面的、可对话的、可传承的。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③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很多古代诗人在登临幌山这一文学景观的时候,留下相关诗篇,如张九龄《登襄阳幌山》、李白《佑山怀古》、曾巩《初发襄阳携家夜登髻山置酒》等。
B. 成都杜甫草堂,眉山的三苏祠等,是历代文人雅士游赏之地,凭吊之所。
C. 惠州西湖本名丰湖,后因苏轼贬惠州时所写的《赠昙秀》诗称其为西湖,之后才盛传其名。
D. 黄鹤楼在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诗之后,再经李白、岳飞、毛泽东等人的歌咏,其内涵不断丰富,影响越来越大。
4. 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行文思路。
5. 屈原故里在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是著名人文景观。假设你是该地区文化旅游局负责人,根据本文观点,你将如何打造该景观的文化品牌呢?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曲解文意,原文是“文人通过自己的书写将景观展现在世人面前,同时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文学作品,再现了景观的面貌和发展、演变”,选项缺少“在后人的追慕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文学作品”这一过程。
故选C。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不能共存的节日
刘慈欣
1961年4月12日,拜克努尔航天基地。
谢尔盖•科罗廖夫站在被烧黑的发射架旁,虽然火箭升空已经快一个小时了,导流槽中仍有热浪涌出,给这里的早春带来盛夏的感觉。他抬头看看蓝天,尾迹已经消散,在那看不到的太空中,人类第一名宇航员已经绕地球飞行了大半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