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8题,约12180字。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学年月考试题
  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 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当然不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但我们也可以认为,《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主人公贾宝玉(还可加上他的知己林黛玉)的生命体验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作者的思想观点,体现着作者的人生态度。此外,来往于仙界和尘世的一僧一道与出入于贾府的刘姥姥,作为另两个代表作者审视人生的视点,从不同的侧面,与宝黛的视点和合在一起,构成作者曹雪芹的一个多元的矛盾思想体。
  在《红楼梦》里,实际就存在着色、情、空三个概念。而一僧一道、宝黛和刘姥姥这三个视点正和小说中的这三个观念相对应:一僧一道是立足于“空”来观照人生,宝黛是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而刘姥姥则是着眼于“色”来看待周围一切。在情节的具体展开中,这三种视点并没有为其中的“空”观所一统,而是交相映射,这使作品的思想内涵呈现出异常丰富复杂以致相互矛盾的情形,也是《红楼梦》会产生见仁见智的根本原因。
  贾宝玉林黛玉是从“情”的角度来观照人生、把握世界的。在脂批透露给我们的“情榜”中,贾宝玉是“情不情”,林黛玉是“情情”,他仍相合,正把世上所有的无情之物和有情之物都囊括无遗。当然,从一方面看,贾宝玉的“情不情”更为广博,理当将黛玉的“情情”包括在内,宝玉认为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他区分人的标准也是一个“情”字,没有什么善人与恶人,有的只是有情人与无情人。如果是有情人,他就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即使他们闯了祸,他也愿意为他们担待。但从另一方面看,宝玉的爱博,难免会有所分心,所以,他的情感有时竟不如黛玉那样专一。比较而言,贾宝玉更体现出一种情感的广度,一种爱的泛溢;而林黛玉则更体现出一种情感的深度,她的情有独钟。
  一般认为,一僧一道在《红楼梦》中,是起着点化主要人物,帮助他们由出世走向佛门的作用。这当然,显而易见的事实,但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一僧一道这两个形象,展现了一种人生的基本态度,一种“空”的观念,贾宝玉等人最终遁入空门,与一僧一道“空”观的点拨当然有所关系,曹雪芹在作品中安排下一僧一道这两个人物时,其心态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希望贾宝玉等人的“情”的观念能受到“空”观的统摄,不致产生太多太深的痛苦和烦恼,不致“痴迷”而“枉送了性命”;另一方面,这种情感毕竟是那么地美好,那么地动人,他又不忍心真的让“空”观来虚化它,于是,一僧一道的“空”观实际起到的是与“情”观并行的对比、对照作用,即便有所渗透,也是停留在浅表层面上的,而作者在选择“空”观还是“情”观时,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也许,只有像刘姥姥那样,既不深陷于“情”,也不立足于“空”去痛苦地灭情,而是从“色”出发,以一种实用的态度来审视世界,把握人生,庶几能使人得到些微的安慰了。如果对于贾宝玉来说,大自然是作为美、作为情感的表现而展现在他面前,那么,刘姥姥则是以一种实用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万物的。虽然刘姥姥也能感受到美的存在,能够受其感染,如她听音乐而不禁手舞足蹈,但这种反应更似牛听音乐会多产奶的生理反应。她的举动虽则对她来说是出于自然,但却显得粗俗,从而招致林黛玉的“牛”舞之讥。
  (选自詹丹《曹雪芹审度人生的三个视点》,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人物形象不等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但作者却可以借助小说人物的生命体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人生态度。
  B.曹雪芹审度人生的三个视点,宝黛、一僧一道和刘姥姥分别对应空、情、色三个概念,三者异常丰富复杂,因而相互矛盾。
  C.宝黛立足于“情”来把握世界,宝玉之情广博而黛玉之情专一,二者把世上所有的无情之物和有情之物都囊括无遗。
  D.在选择“空”观还是“情”观时,曹雪芹左右为难,而刘姥姥所代表的“色”观或许是其审视世界、把握人生的一种可供安慰的选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宝黛的正面视点与一僧一道、刘姥姥的侧面视点相互结合,构成了矛盾思想体。
  B.宝黛二人以“情”的角度观照人生、把握世界,这也给他们带来了痛苦和烦恼。
  C.“空”观和“情”观之间纵有浅层渗透,但二者的主要关系依然是对比和对照。
  D.黛玉评价刘姥姥“牛”舞,是因为刘姥姥能感受美,出乎自然随音乐手舞足蹈。
  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当贾琏夫妇欺凌了平儿时,宝玉能为在平儿面前尽一份爱心,能为她梳妆打扮,而喜不
  自胜。
  B.黛玉误会宝玉没有珍惜自己送他的东西,赌气回房,将她已经为宝玉做了一半的香袋儿
  铰了。
  C.宝玉、凤姐被作法发病,众人束手无策之际,一僧一道恰巧出现,借助通灵宝玉化解了
  凶邪。
  D.刘姥姥得知茄鲞的做法后,摇头吐舌,口念佛祖,惊叹这得耗费多少只鸡才能做成这道
  佳肴。
  4. 材料有何论证特点,请从论点提出方式、论证结构、论证方法方面作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5~7 题。
  杭江之秋
  傅东华
  从前谢灵运游山,“伐木取径,……从者数百人”,以致被人疑为山贼。现在人在火车上看风景,虽不至像康乐公那样杀风景,但在那种主张策杖独步而将自己也装进去做山水人物的诗人们,总觉得这样的事情是有伤风雅的。
  不过,我们如果暂时不谈风雅,那么觉得火车上看风景也有一种特别的风味。
  风景本是静物,坐在火车上看就变动的了。那风景会移步换形,供给你一套连续不断的不同景象,使你在数小时之内就能获得数百里风景的轮廓。这样的风景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