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760字。

  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四个大题,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二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在中国哲学史上,首先用“真”字的是道家。《庄子》说:“道恶乎隐而有真伪?”以真伪对举,始于庄子。)
  “立其诚”可以说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二是言行一致,三是表里一致。
  名实一致即是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的一致。一般言辞的内容包括许多命题。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哲学命题与科学命题都可称为理论命题,理论命题符合于客观实际,就是真理的揭示。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
  言行一致亦即理论与实践一致,思想与行动一致。浅言之,即一个人的言论与他的行为一致;深言之,即学说理论与社会实践一致。古语说“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一个人的言论还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他的言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与社会实践相符合的,才能称为真理。
  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口中所说的与心中所想的应该一致。如果口说的是一套,心里所想的却是另一套,是谓说假话,是最明显的不诚。“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学说、言论、文章,都有一个诚伪问题。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摘编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1992年有删改)
  材料二:
  张岱年先生一生治学,贯彻一个“诚”字。在30年代,他提出“哲学家须有寻求客观真理之诚心”。在40年代,他把“求真之诚”作为哲学修养之基础;在《事理论》的“自序”中,他说“此篇所谈,则与横渠、船山之旨为最近,于西方则兼取唯物论与解析哲学之说,非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在改造世界 过程中,首先需要正确地认识世界的本来面目;而尊重客观事实无损于人类的主体性。
  B. 文学创作也要遵循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原则,要想感动人心,就必须符合客观实际或者客观规律。
  C. 做到“修辞立其诚”应当具有唯物主义者的勇敢精神,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干扰,真情实感的表达变得艰难。
  D. 小到做人写文章,大到治国平天下,“诚”之一字至关重要。自古而今,对“诚”的奉行功在当下,利在千秋。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岱年认为不管过去还是现在,“修辞立其诚”都是发言著论的一个重要原则,“诚”之一字也被他奉行一生。
  B. 要想正确认识世界,就应当努力克服观察现象时的主观干扰,从而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C. 材料一认为哲学与科学都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所以理论命题必然符合客观实际,是对真理的揭示。
  D. 张岱年认为“修辞立其诚”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但在不同的时代它所遵守的原则是不同的。
  3. 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下列选项的相关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修辞立其诚”,出自《易传•文言》。此处引用不仅照应题目,而且点明了文章中心。
  B. 古语“听其言而观其行”,说明了行为的重要性,可以证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C. 引用《心术上》和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的相关内容都是为了说明我们要尊重客观世界,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D. 材料二多处引用张岱年先生自己的话,是为了说明先生品格之“诚”,更为了证明材料一观点的准确性。
  4. 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 综合三则材料概括张岱年先生主张“诚” 原因。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文学创作也要遵循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原则”错误,由材料一第三段“文学不是表示客观事实或客观规律的,然而也必须对于事物现象的本质有所显示,才能够感动人心”可知,文学创作“不一定遵循”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原则,“也要遵循”的表述错误。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冯歪嘴子
  萧红
  ①磨房里边住着冯歪嘴子。
  ②冯歪嘴子打着梆子,半夜半夜地打,一夜一夜地打。
  ③那磨房的窗子临着我家的后园。我家的后园四周的墙根上,都种着倭瓜、西葫芦或是黄瓜等类会爬蔓子的植物;倭瓜爬上墙头了,在墙上开起花来了,有的竟越过了高墙爬到街上去,向着大街开了一朵火黄的黄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