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7800字。
绝密★启用前
2023-2024学年度(上)白山市高一教学质量监测
语 文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亲戚关系,过去被认为是重要的社会联结,如今正在青年之中式微,他们以一种逃离的心态远离传统的亲戚关系甚至“断亲”。这里所说的“断亲”一般理解为跟直系亲属、同辈 之间乃至与长辈之间日常的互动频率降低,或者没有交往,不是法律上所指的绝对的割断亲戚关系。
传统社会中,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因为生产力、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人们总是要互 助才能活下去。我们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更多以市场经济为主,我们现在越来越处在逐渐富足的状态,导致了每家每户都有一种比较典型的“家庭独立”的生存方式。包括发达的市场经济、好的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得我们不需要依赖传统的亲缘关系,来获取我们的生存机会。
另外,新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导致了各种内卷。尤其是教育的内卷,使孩子的大量时间都被各种辅导班和作业消耗掉了,他们从小到大都在“内卷化”的教育体系内生长生活,基本独立于扩大化的家庭,这种内卷化的社会生长环境,对于青少年而言,休闲生 活被极大地压缩,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更少。与此同时,青少年从小就以学习为主,从小就与学校朋辈同学的见面、交流、互动显著增加,使得他们有了情感替代,用同学、朋友关系替换了亲缘关系。而且,围绕着孩子的教育,家长们形成了一个圈子,造成“朋友圈”的替代,也就把原来的那些亲戚关系逐渐拉远。
作为中国典型的互联网“元世代”,00后在现实中越来越个体化、原子化和生活半径的紧缩化。互联网让00后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抢占了青年的时间、空间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断亲”因沉溺网络生活方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
最近几十年,中国产生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和社会流动,这种社会流动造成人们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乃至国外选择工作和成家立业,这种居住地的远距离分化,导致了表兄弟妹甚至亲兄弟妹之间也没法频繁交往。
尽管互联网世代的青年呈现了比以往世代更加独立的个性和独自生活的适应能力,“断亲”的社会环境、时代条件和家庭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显著变化,但随着00后世代的年龄增长,他们将成家生子,之后形成自己的核心家庭,而结婚带来新的亲戚关系,他们要不断适应成年人的亲戚网络,也将唤起新的亲缘,我把这个称为“亲缘唤醒”效应,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唤醒。这种心理也可以扩展到亲缘关系或朋友关系认知层面,即有的年轻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血缘、亲缘与学缘、地缘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
还有一个变化是,由于国家推行二孩三孩政策,未来很多年轻人会有二孩、三孩,独生子女的现状会有很大变化。那么他们又有了兄弟姐妹了,下一代就会有二代的表兄弟姐妹,这种回归,当然不一定是完全复原,但某种亲情唤醒的回归效应应该是会出现的。
(摘编自何国盛《“断亲”青年:谁还在走亲戚?》)
材料二:
微信是基于熟人关系而连接起来的社交平台,它使得人群在网络社交空间中相互联系,这种联系以不同的微信圈层为代表,形成一个个相互独立又互有交集的“网络社交圈子”。所谓微信圈层,是个人或者组织以现实中的血缘、地缘、学缘、业缘、趣缘等为熟人关系,以“己”为中心,以信息交互、情感沟通等为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网络聚合社交空间。微信圈层迎合了人
1.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 一项是( )
A. 材料一所谈及的“断亲”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教育内卷,孩子们的休闲生活被极大地压缩,无暇走亲戚。
B. “家庭独立”的程度往往与社会的发展程度、人们生活的质量水平成正比,与对传统亲缘关系的依赖成反比。
C. 现实中血缘、亲缘关系远远要比学缘、地缘关系重要得多,故年轻人必须重视“亲缘唤醒”。
D. 作为新型社交方式,微信圈层虽然以线上取代了线下,但它仍然与传统社会圈层一样具有很强的伸缩性。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信因为迎合了人们多样化的社交需求,所以呈现出一种公域与私人、现实与虚拟、线上与线下混杂互嵌的“网络差序格局”移动场景。
B. 微信朋友圈的权限设置依据不同信息决定隐私暴露的程度,灵活划定内圈人与外圈人的界限,暗合中国人心理上的差序格局。
C. 朋友圈的可见信息反映了个人在好友差序格局中的圈子定位,常常在评论中互动的小群体也有着线下社会网络中的小群体特征。
D. “不让他看我的朋友圈”“不看他的朋友圈”“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朋友圈黑名单”等等,反映了个人在好友差序格局中的圈子定位,朋友圈的可见信息,这些设置体现了朋友之间的远近亲疏。
3. 根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选项中现象与推论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老宅拆迁,本来关系亲密的张家两兄弟,因拆迁费用分割问题而导致关系恶化,亲情隔断,这也是一种“断亲”现象。
B. 张老师把众多微信群中的“工作群”置顶,然后才是“家人群”“同学群”;这种排序体现了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
C. 浙闽有的地方在富裕起来之后新建了大量的祠堂,加强了大家族之间亲缘的交往。可见经济发达、人们生活富足会增强人们对传统亲缘关系的依赖性。
D. 王同学和李同学的家长为教育孩子等问题而成为微信好友,关系密切,这表明传统的亲缘关系已经被现在的各种“朋友圈”所替代。
4. 结合材料二,请用一句话为微信圈层下个简单的定义。
5. 曾经有一个话题在网上热议,现在的年轻人亲情淡漠,厌烦于亲人间的交往,整个社会少了很多人情味。针对这种情况,结合三则材料,你能给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产生的原因是教育内卷”错,内卷只是原因之一,选项说法绝对。
C.“现实中血缘、亲缘关系远远要比学缘、地缘关系重要得多”错,材料一表述是“这种心理也可以扩展到亲缘关系或朋友关系认知层面,即有的年轻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血缘、亲缘与学缘、地缘同样重要,或许更重要”,原文并未肯定地说“重要地多”;“故年轻人必须重视‘亲缘唤醒’”强加因果,原文并未在对比中得出因果关系,原文仅表述为“而结婚带来新的亲戚关系,他们要不断适应成年人的亲戚网络,也将唤起新的亲缘”。
D.“微信圈层虽然以线上取代了线下”错误,结合原文“线上与线下混杂互嵌的‘网络差序格局’移动场景”可知,原文是说“线上与线下混杂互嵌”。选项“以线上取代了线下”曲解文意。
故选B。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暮鼓
铁凝
日落之后,天黑以前,她要出去走路。 一天的时光里,她尤其喜欢这个段落。日落之后,天黑以前,是黄昏。
她穿上薄绒衣和哈伦裤,换上走路的鞋,出了家门。她有些自嘲地暗想,她要保持整体的青春感。至于下巴的松懈或者鼻梁旁边的几粒雀斑,其实无碍大局。当一个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