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8730字。

  2024-2025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
  语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还是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判定认识或理论校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摘自毛泽东《实践论》)
  材料二:
  走过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的腥风血雨、颠沛曲折,深受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之苦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形势、任务的急剧转变,却仍有教条主义者“披着马列主义的外衣迷惑了广大的同志”,理论强党刻不容缓!1937年7月,毛泽东写出《实践论》。以此作为讲稿,毛泽东在抗大深入浅出讲授《实践论》,用生动的例证讲解深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实践论》是在教条主义等危害党的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为了理论强党写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也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基础。
  B. 毛泽东同志曾在抗大讲授《实践论》,运用其中所凝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C. 由于剥削阶级对社会历史的歪曲和一定时期社会生产对人们眼界的限制,人们对社会历史的了解不够全面,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D. 列宁说:实践有普遍性和现实性,所以,它是高于理论认识的,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否认或离开实践都是错误的。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们先有预想,然后要通过实践来验证,如果实践失败,那就说明该预想不符合客观外界的规律性。
  B. 我们衡量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如果这个理论停留在猜想阶段,并未得到实践验证,那么它就是错误的。
  C. 小华在参与某个项目的实践过程中产生了认知,这些认知会指导后面的实践,同时针对实践中某些探索的不成功,及时吸取教训,改进方法,如此则有利于做好该项目。
  D. 《实践论》本质上是对“知”和“行”的关系的探讨,其倡导的方式与传统的行为方式不同,现实生活中人们“三思而后行”的行为方式是不科学的。
  3. 下列选项不能支撑材料二中“毛泽东深入浅出讲授《实践论》”说法的一项是(   )
  A. 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责任,已经历史地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
  B. 人在实践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外面的人们到延安来考察,头一二天,他们看到了延安的地形、街道、屋宇,接触了许多的人……听到了各种说话,看到了各种文件,这叫作认识的感性阶段。
  C. 社会实践 继续……使用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就可产生出合乎理论的结论来。……外来的考察团先生们集合了各种材料,加上他们“想了一想”之后,他们就能够作出“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彻底的、诚恳的和真实的”这样一个判断了。
  D. 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4. 根据材料一、二,试简要概括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5. 长沙某校的周校长在北京某学校考察学习期间,得知该校在广泛使用一种教学方法,且各班均有实效。周校长打算从下学期起将这一教学方法引入本校课堂。试结合上述材料中有关实践的理论,向周校长提出实施建议,以做好这次教学方法的引进工作。
  【解析】
  【导语】两则材料集中阐述了毛泽东的《实践论》中关于认识论与实践论的观点,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优先性与决定性。材料一通过马克思主义视角,提出真理需通过社会实践检验,这便摆脱了传统哲学的窠臼;材料二结合中国历史语境,说明《实践论》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讲解了“知行合一”思想。整体来看,两则材料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土壤中的应用,以之指导实际问题的解决。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D.“列宁说过:实践有普遍性和现实性,所以,它是高于理论认识的,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错误。原文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因此这是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的观点,不是列宁个人的。
  故选D。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唯一的电视
  李娟
  哎,我真是撞了好运了!真没想到自己居然待在了整个冬牧场上唯一有电视的人家!……在冬窝子里看电视!多奢侈啊!在这荒凉粗犷之地看电视,多么超现实……总之我撞了好运,从此以后再也没能睡过一个好觉……
  大家看电视,一直看到蓄电池电量不够了,画面不稳定了,发白了,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